关灯
护眼
    一行人上了三楼,白衣男子停在一间雅间的门前。那小厮快步走过去,替他开了门。

    唐秀宁注视着小厮的动作,恍然发现这小厮左耳垂下方有颗红痣。

    白衣男子率先进了屋子,那小厮做出请的姿势,待唐秀宁进去后就快速地把门关起来了,自己则守在屋外。

    月华楼分为两部分,西边是风月场,是极好的寻欢作乐之地;东边是酒楼,平日里有很多文人墨客聚集于此。

    唐秀宁和白衣男子所在的屋子是三楼的长安居。门面虽然算不上阔绰,但内里却是一应俱全。

    白衣男子坐到软榻的一侧,随后示意唐秀宁坐在另一侧。唐秀宁也不拘泥,她大抵知道这人是谁了。

    大姐姐平日里话不多,自小与爹爹生活在军营里,宇氏去世后,她变得更加沉默,脾性也有些怪异,在帝都很少有有交情的人。

    “郑王为何不以真面目示人?”

    白衣男子一愣,苦笑一声,随后撕下了一张人皮面具。

    “郑王?你以前从不这样叫我。”

    人皮面具下的面庞,柔和中透着威严,当真是个极其俊美的人。

    唐秀宁心里也没底,大姐姐和郑王的关系,她已经猜到了。只是其中细节,她就当真是一点儿也不知道了。尽管如此,唐秀宁面上还是一副无波无澜的样子。

    风漠端起茶壶,为自己和唐秀宁各斟了一杯茶。

    “我记得你素日里最爱喝茶,这是月华楼最好的一品红尘,你以前总是说要来尝尝,今日可得多喝几杯。”

    唐秀宁红唇微张,且不说这郑王对大姐姐有多了解,光是郑王自称“我”,这就昭示着大姐姐和他非一般的关系。

    唐秀宁端起这一品红尘,茶水是凉的,端在手里却烫手的很。唐秀宁不再说话,如今只能以不变应万变了。

    见唐秀宁只喝茶不说话,风漠有些无奈与尴尬。

    两个人都没了话语,气氛有些压抑。

    风漠突然站了起来,走到唐秀宁面前,拉住她的手。

    “来,随我过来。”

    唐秀宁没有拒绝,放下一品红尘,任凭风漠拉着自己。

    风漠拉着唐秀宁,来到一旁的矮桌边。矮桌上摆着一架琴,琴身上刻着“天阑”二字。

    竟然是天阑琴!

    天阑琴,东陵四大名琴之一,相传此琴在五十年前消失,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唐秀宁知道大姐姐是个弄琴高手,当年年仅八岁的大姐姐偷偷带着自己和三妹去帝都郊野游玩。在走到一座凉亭时,只见一位身穿道袍的老婆婆坐在亭子里抚琴。大姐姐是个爱琴之人,便带着我们凑近去看。待大姐姐看清琴铭,不觉惊讶出声。

    这老婆婆打扮朴素,但手中抚着的琴竟然是四大名琴中的虚怀。

    大姐姐的一声惊呼打断了老婆婆,老婆婆倒也不恼,只是对着她们三个小孩说她们几个有缘,今日谁能弹好她谱的曲子,她就把琴送给谁。

    大姐姐觉着这老婆婆古怪的很,虽然舍不得那“虚怀琴”,但还是带着她和三妹离开了。

    老婆婆抱着琴,站在原地呵呵地笑。

    第二天一早,大姐姐刚练武回来,衣服还没来得及换就被爹爹叫去了书房。半个时辰后,大姐姐竟抱着虚怀琴回了语园。

    当时宇氏还没去世,大姐姐对自己也是极好的,所以她几乎每天都会去语园报到。

    大姐姐高兴的紧,什么话也没说,当即在院子里弹起琴。

    那时正值仲春,天气不冷不热,大姐姐的琴音就像那春风一般,恬静而美好。

    再后来,宇氏去世,大姐姐跟着爹爹去了几次战场,虚怀琴也被一并带了去。祖母去世时,大姐姐和大哥从边境赶了回来,却没有带着虚怀琴。后来问及此事,大姐姐只说是被战火烧了,其他的再也没有多说半句。

    ““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