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如今的华夏和朝廷时期有了很大不同,这里不管是谁说的,只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说的话是否有道理,能否经得起逻辑推理,能否符合人性,这才是最主要的。

    这里不喜欢玩文字游戏,也没有这方面的土壤。

    曹操夫妇终于到了赵国都城,进城后,曹操感到十分熟悉,因为都城的规模不大,比魏国都城大不了多少。

    都城规模和华夏一些大城市没有可比性。

    曹操进入赵国以后,给他第一个直觉就是乱,这里的人思想混乱。

    赵国不同于华夏,历经二十多年,如今的华夏百姓早已经建立了独立的人格,自己遇到事情知道问为什么。

    而赵国的百姓显得有些浑浑噩噩的,很多人只是感到社会环境宽松了,原来一句话就会被砍头,如今不会了。

    曹操奇怪很正常,赵国百姓现在允许流动了,刚开始政治制度变革,百姓又没有读过书,思想混乱在所难免,这一点和魏国不同,魏国百姓出村都需要亲人邻居担保,如果不能按时回来,担保人要承担连带责任,轻则罚钱,重则砍头,因为只有限制了百姓流动,管理起来自然就容易得多。

    在魏国,更不会允许百姓议论官府和官员,这属于大逆不道之罪,百姓有怨气也不敢说出口,这样一来,自然看上去思想就统一了。

    “魏王、魏王后,欢迎来到赵国!”高干来到曹操夫妇下榻的客栈,见到二人拱手说道。

    “元才,我们也有很多年没见了。”高干是袁绍外甥,作为和袁绍从小就相识的曹操,曹操自然认识高干。

    “是啊!上次见面还是我们从中原出来以后。”高干微微一笑。

    “袁公还好吗?”

    “好,他老人家精神矍铄,我临来时,他还提起你们在洛阳的往事。”

    此时,曹操想到袁绍,多少有些伤感。

    “元才,我想前去祭拜一下赵王。”

    “好,我来带路。”

    曹操夫妇祭拜完袁绍以后,直接跟着高干进了王宫。

    “晚辈曹操见过袁伯父!”曹操和丁氏对着在门口迎接自己的袁愧行礼。

    “魏王,老夫早已经是一介平民了,你们的礼我可不敢受。”袁愧依然带着微笑。

    在朝廷时期,袁绍和曹操虽然私交甚笃,然而,袁家并没有正眼看过曹家,在高傲的袁家人眼中,曹嵩也好,曹操也罢,只是宦官曹腾之后,和天下士绅领袖的袁家不可同日而语,何况,世家豪族和宦官矛盾原本就不少。

    不过,到了辽东以后,袁愧才逐渐发现,自己眼光格局小了,后来,他和曹嵩也逐渐变成了一对老兄弟。

    “伯父,无论何时,你都是曹操的长辈,此礼你当得。”曹操原本就不是小气之人,加之这次前来有事相求,姿态放得特别低。

    面对曹操,袁愧也不好过多谦让,顺势将曹操夫妇迎进了宫。

    接着,袁愧将荀谌、郭图、逢纪等人介绍给了曹操认识。

    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曹操开口说道,“实不相瞒,我此次前来是想请教各位而来。”

    众人连称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