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徐州之战就这样结束了,并且以宋军的完胜而告终。

    这场宋蒙之间的决战已然落幕,但需要总结的问题太多了。

    譬如,伯颜到底是如何想到要采用“坑道战”这一领先数百年的作战之法,且用此种方式企图阻挡宋军前行的步伐?

    地道古已有之,但采用坑道战抵御炮击却还是第一次发生,至少在赵昺北伐开始之后是第一次遇到。

    或许,熟读兵书的伯颜是从古籍中获得的灵感吧。

    不管怎样,随着伯颜的身死,事情的真相也成为了永久的历史之谜。

    一切的一切只能供人猜测,任由后人评述。

    这场战役,宋军的损失也不小,但不管怎么说,赵昺赢了,宋军赢了,而且在是在面对各种不利条件下所取得的一场辉煌胜利。

    多年之后,这一场战役被写入了大宋皇家军事学院的教科书里,供年轻的后生们反复琢磨、推演。

    在此期间,就连早已年过七旬、本该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大宋名相文天祥也多次亲临学院,亲自为这些年轻的学员们讲述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每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每一个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都如同昨日重现一般,让人历历在目。

    文天祥深情地讲述,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仿佛把这些年轻一代的大宋学员们带回到了那段充满硝烟与战火的岁月。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江山永固,国富民安!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潮起潮落,望未来任重而道远。”

    大胜之后的一番庆祝自然是少不了的。

    三日之后,徐州府衙内,张灯结彩,一片喜庆。

    “臣等恭喜官家,贺喜官家。”参与徐州之战的宋朝文臣武将们齐声欢呼道。

    “同喜同喜。诸位,满饮杯中酒”心情颇为顺畅的赵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满饮杯中酒,尽在不言中。”

    宴席上,君臣之间推杯换盏,畅所欲言,相谈甚欢。

    庆祝活动之后,便是发放赏赐、抚恤。立功者甚多,牺牲的更多,花费将是一笔巨款,这还不包括事先发放的“开拔银”。

    纵然十多年过去了,赵昺依旧无法改变封建王朝军队的种种“旧俗”。

    与大宋君臣的畅快淋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闷闷不乐的蒙元皇帝孛儿只斤·甘麻剌。

    自从安西王阿难答造反之后,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元帝国更加虚弱,内忧外患的甘麻剌可以说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此刻,九五之尊的甘麻剌有点想回老家了,甚至觉得当皇帝还没有一个逍遥王自在。

    为了平定阿难答的近二十万大军,火烧眉毛的甘麻剌不得不又一次签发汉军十万。这已经是继忽必烈之后,不到十五年的时间,蒙元再一次大规模的征兵了。

    一时间,整个北方大地哀鸿遍野,甚至出现了暴力反抗抓壮丁的行为。

    北方,再次出现多支反抗暴元的义军。

    星星之火,可成燎原之势。

    为了解决这种艰难困局,蒙元皇帝甘麻剌不惜承认孛儿只斤·笃哇私自吞并窝阔台汗国的既定事实,并且违心地发出圣旨,对笃哇、阿只吉、出伯三兄弟一顿猛夸。

    甚至不惜放下皇帝的尊严,希望察合台汗国扛把子笃哇能够出兵相助。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让人家出兵可以理解,但你得加钱啊。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已经成为名义上辽东王的孛儿只斤·哈丹身上。

    虽然乃颜死了,可整个辽东毕竟“地大物博”,扒拉扒拉还是能凑出一两万人马的,虽然这个数字的兵力对于甘麻剌来说有点杯水车薪的味道,但总比没有强太多吧。

    政治,从来都是利益的交换。蒙元皇帝甘麻剌在牺牲了不少利益的情况下,终于盼来了五万大军来相助。

    察合台汗国出兵三万五千人,辽东掌门人孛儿只斤·哈丹出兵一万五千人。

    “妈的!我堂堂大元帝国竟然沦落到需要向宗藩借兵的地步了。”御驾亲征的甘麻剌血压升高,怒火中烧。

    “大汗皇帝陛下,您且宽心,这也是权宜之计,等伯颜那边挡住南朝兵锋之后,再徐徐图之不迟。”心腹傅秃归在一旁宽慰道。

    “如今我大元国势日衰,朕心力交瘁。”此刻的甘麻剌早已经没有了刚刚登基称帝时的那份洒脱。

    傅秃归说得好听,如今阿难答可是兵分两路,一路取山西,一路正在猛攻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