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各种作战物资调拨完毕。

    时间来到大宋祥兴十三年(1290年)一月初。

    这一天,赵昺和朝臣们再次聚集,召开全面北伐前的最后一次作战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宋军几位高级将领群情激昂,慷慨陈词,其言语间既表达了对鞑子的痛斥和声讨,又表达了朝廷对收复故土,彻底击败蒙元的决心。

    消灭伯颜、阿难答,以及攻克大都,收复幽云十六州,自然而然的成为宋军第二次北伐的终极目标。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再次成为宋军北伐的动力源泉。

    而建立一个国富、兵强、民安的新大宋也在这次最高军事会议上被赵昺提了出来。

    至于说君主立宪,还是算了。一来百姓们没有这种思想意识,二来赵昺不能自己扳倒自己。

    这种事情还是留给后世子孙更合适一些。

    “诸位,我等北伐不但是为了消灭胡虏,更重要的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才是我等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赵昺环视众人说道。

    “什么是好日子?十三年来,朕苦思冥想,然朕愚钝,依旧想不明白。但朕以为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房、幼者有所教、老者有所养、病者有所医、弱者有所扶。这便是老百姓的好日子。为此,朕深以为然。”

    “陆相公,把朕的这些话如实记录下来,将来将其刻在宫中醒目位置,以为后世子孙观之、效之。”

    “陛下仁德,千古一遇,可昭日月。老臣无异议,老臣遵旨。”已经五十五岁,白发日多的陆秀夫站起来恭敬地行了一礼。

    “臣等复议。”文天祥等人亦站起来,恭敬地说道。

    “我等在前线打仗,将士们在前线流血牺牲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天下黔首,芸芸众生?”赵昺继续讲述着。

    仗总有打完的时候,打完仗之后要做的事情才是赵昺君臣直接需要提前考虑的。

    这一次的作战会议时间很长,从辰时一直开到未时仍然不见结束的迹象。

    午时期间,赵昺更是打断了李邦宁传膳的好意,君臣众人似乎忘记了饥饿,对各项事宜的处理方式进行了反复讨论、推演,尽可能做到更加完善。

    内容很多,涉及到情报来源、行军路线、对敌策略、后勤保障以及收复这些沦陷区之后的安民政策等等。

    时间竟然如此之快,快到令人抓不住。

    一直到了酉时,这场长达五个时辰的作战会议才基本结束。

    此刻,李邦宁这名老太监则急忙令人端来饭食,君臣数十人就这样坐在作战室内狼吞虎咽地吃上一顿。

    大宋祥兴十三年一月十五日,元宵佳节。

    赵与珞率领的西路军率先出征,大军分为两部,一部从采石矶走浮桥渡过长江;另一部在原芜湖守将刘全的指引下,从芜湖坐船出发渡过长江。

    蒙元忙兀台等人费尽心力搭建的采石矶浮桥说到底还是便宜了宋军。

    渡过长江的西路军将穿越整个淮南西路腹地,朝着西北方向的京西南路和京西北路进军。

    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来,宋军的第二次北伐,赵与珞所率领的西路军是偏离主战场的,故而也是最轻松的,至少在前期是这样的。

    赵昺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有原因的,一则是为了加强京西南路的防御,二来也是为了和陈吊眼的大军“会师”。

    在蒙元安西王阿难答造反之后,陈吊眼便开始着手调拨物资、集结大军准备抄了阿难答的老巢也就是北宋的陕西路(后改为永兴军路)。

    京西南路又和永兴军路相邻。

    赵昺为了加强该地区的防御力量,以便应对阿难答对于中原地区的觊觎,除了陆繇领一万兵马先期紧急驰援黄之杰之外,两三个月更是以来不断派兵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