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在区内没见到鸡档,倒是有看到站在楼梯角拉客的一楼一凤,大部分长得还不错,比他在深水埗、油尖旺等地见过的好一截,问了问价,一开口就是八元,还价有点吃力。

    这就难怪素质高了,价格摆在这里。

    找人打听了胡文虎的虎豹别墅所在,过去瞄上一眼,冼耀文接着又去了铜锣湾裁判司署,将来的天后地铁站所在地,找了个高处拿出望远镜眺望大海,见东角方向有在施工,一车车土石往海角里倒,大概要不了多久东角这个海角会变成陆地,灯笼洲(奇力岛)也很快会和陆地相连。

    下南洋热潮的时候,去新加坡的福建人大部分是经过香港中转,其中又有部分曾在铜锣湾短暂停留,这也是有钱的南洋阿伯喜欢住在铜锣湾并在这里投资的原因。

    利希慎家族拥有铜锣湾西边的大部分土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中,东边这里有一大帮有钱的南洋阿伯收旧楼重建,东角的填海工程又已经在进行,铜锣湾的发展大势已成,基本上,铜锣湾肯定会发展成他熟知的那个铜锣湾,没太大走向岔道的可能。

    看完东边,冼耀文看向西边,看着成片写着“利”字的土地,他的民族主义热血不由燃烧,他要代表千千万万被鸦片残害的同胞向利家讨个公道,一个卖鸦片的家族凭什么还能活得这么好?凭什么还能拥有大片的土地?

    革命,一定要革命,土改,一定要土改,利家的土地应该分给普通的老百姓,应该分给宝安县文昌围的贫苦老百姓冼耀文。

    冼耀文的脸因为嫉妒扭曲了好一会,热血又渐渐冷却,对付利家幻想一下就算了,付诸行动是不可能的,即使送利家人赴利希慎的后尘,好处也不可能落在他手里,反而会成为某些人标榜自己的牺牲品。

    把没实际搞头的想法放下,冼耀文拿出笔记本画铜锣湾的草图。

    在他的计划里,秘密文胸只会走高档路线,厂里生产出来的产品会直接进入自己直营或者加盟商出钱加盟但管理权在秘密品牌手里的专营店,不会从其他渠道出货,在大本营香港,秘密品牌需要一家自建的旗舰店。

    冼耀文来铜锣湾就是为了确认一下这边的发展潜力,也为了过来看看有老鼠街之称的罗素街。

    罗素街,21世纪是个关心地产的人就该知道的地方,这里会创造全球最高的租金记录,彼时这里是一条名品荟萃的街道,此时却是包罗万象,满布杂货铺、食档和贩卖其他各式货品的铺子,和其他稍热闹的街道没多大区别。

    要说区别也有,罗素街上有香港电车旗下的铜锣湾电车厂,厂里有不少电车工人,工人当中又有不在少数的人在枯燥的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具有斗争精神的组织,比如亲左的香港电车职工会,政治立场鲜明、亲台湾的港九工团联合总会下辖域多利电车自由工会。

    去年12月初,电车工人搞了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向电车公司提出“五大条”,到月末时,电车公司依然未答应电车工人的条件,于是,当日电车工人实行怠工,售票员不对市民售票,市民可免费乘坐电车。

    事后,电车公司手段强硬地关闭罗素街电车厂,并开除所有售票员,由此,至今年1月月末,电车工会及三十八个团体在罗素街的电车厂向电车工人举行慰问会,最终爆发警民冲突,双方都造成数十人受伤。

    这起事件的始末始终笼罩着浓郁的政治氛围,事后警方递解三个工会人员出镜。

    面对政治事件,港府始终比较警惕,但处理方式却比较软,有党派嫌疑的人不敢判刑,不敢拘禁,只敢递解出境,是谁家的就往哪边递解。

    港府的态度和冼耀文的关系不大,也可以说很大,就说罗素街的电车厂地皮就可以利用港府的态度和怡和洋行展开接触,吃点亏从他们手里买过来,然后继续交给电车厂免费使用。

    这事急不得,也不用着急,完全可以往后排排,以铜锣湾目前的发展轨迹,如果冼耀文不介入进去强力推动,罗素街想摆脱垃圾街的昵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实,急也没用,他的钱差不多都规划好了去处,除了吃喝拉撒,在香港的资金已经不足50万可机动使用,想多干点什么也不成。

    而且,以铜锣湾的发展格局,综合考虑填海的进度,旗舰店还是建在当下铜锣湾的核心商业区域“大坑”比较合适。

    冼耀文在高处合计了良久,最终在大坑西北面画了一个圈,旗舰店就在这块区域里找地皮兴建。

    ……

    又是忙到饭点时分才回到家,冼耀文把车停进底楼车库,人跑去另两栋很快也会盖好的新楼工地看一眼,又去看看后侧已经搞得差不多的停车场,按照陈威廉的建议,先占再补交罚款,足有十个停车位,而且是按照可停卡车的标准建的。

    一个车位已经被刘叶淑婉占了囤积米面,还有两个要给冼耀武和郑月英留着,冼耀武自然不用说,怎么都得给他配辆车,郑月英低价买下金巴伦道十三幺的办公场地,还没有给她应得的奖励,给辆车就当是奖励了。

    剩下七个该怎么用他还没想好,先空着,等想到再说。

    巡视完工地,冼耀文又去了一趟二号楼底楼,和新搬来的水果店老板打个招呼,捎带买了点水果,刚开春也没多少水果,只能买点柑橘和柿饼。

    人情礼仪之事做完,回一号楼的四楼洗漱一番,再下到三楼饭厅,该在的都在,没想到的苏丽珍也在,且坐在冼耀武的位子上,抛给郑月英一个询问的眼神,郑月英微微颔首。

    见状,冼耀文走到自己的主位前坐下,拿起筷子夹了点菜到自己的菜碟,无声宣布开饭。

    吃上几口,冼耀文对王霞敏说道:“阿敏,有几天没关心你的钢琴学习,现在能弹复杂点的曲子了吗?”

    王霞敏点点头,“张老师教给我《新霓裳羽衣舞》,我现在已经能完整地弹奏了。”

    “喔,明天早上弹给我听听。”

    “好的,先生。”

    “明天你抽空去找一下刘保长,让他帮忙物色一个佣人,人将来由你管,你也要跟着一起物色,我只有一个额外要求,不要找你老乡,会做杭帮菜的有你就够了,最好是能找到南北交界地带的人,能做菜,又会弄点面食。

    等人到位,只要不是重大日子或有客人登门,你就不用操心做饭的事了。”

    说着,冼耀文凑到王霞敏耳旁,压低声音说道:“回去跟你妈说一声,让她帮忙留意一下待字闺中的姑娘,要念过几年书,人温顺一点,不用在意骨盆大小,只要身体健康,长相端正就可以。”

    “给二先生找太太?”王霞敏问道。

    “姨太太,婚礼不会办,但聘礼可以按娶太太的规制来,不会亏待了姑娘家里。”

    “我明天找刘保长的时候,顺便回家一趟。”

    “嗯,骨盆的事交代你妈一声,她自己知道就好了,不要往外说。”

    骨盆大好生养,这是流传了许久的俗话,一般人家娶媳妇比较中意骨盆大、胸大的对象,骨盆大好生,发生难产的概率低,胸大奶水足,孩子不容易饿肚子。

    姨太太要找,免得冼耀武经常偷摸出去瞎搞,孩子最好不要怀上,冼耀文希望自己的大侄子是明媒正娶的弟妹所出,说白了,冼耀武也要被他用来当联姻工具,一切阻碍联姻的事情最好不要发生。

    冼耀文再次强调,王霞敏便懂了他的意思,原来不是不在意骨盆大小,而是最好能找个不好生养的,她虽然不明白自家先生的用意,还是温顺地点点头。

    事儿说完,冼耀文转脸看了一眼坐在自己另一侧的苏丽珍,见她浑身拘谨便宽慰道:“在我这里可以随意点,不用太拘束,还有,一到期我就会让他搬走,只要不是特意,以后你们想碰面不容易。”

    苏丽珍放下筷子,转脸,水汪汪的大眼珠看着冼耀文的脸,柔声道:“我能过得比以前更好吗?”

    冼耀文指了指桌上的六菜一汤,“现在不是已经过得比以前好了吗?”

    苏丽珍睫毛抖动几下,接着眼神中露出一丝坚定,“我想要孩子,越快越好。”

    “哦,先吃饭,饭后再说。”

    冼耀文转回脸,不再说话,专注于吃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