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感谢书友鹰眼112的打赏!

    周王林十年秋九月十三日。

    长葛城郊外以东五里的一处空地上,一支约摸有两千人的队伍分列而陈,规整的肃立着,但是偶尔出现的骚动和哄笑声却让人明白这并非是一支百战劲旅。

    没错,这就是郑忽从各乡征召过来的青壮,并且在经过了严格的遴选之后余下的。

    根据郑忽的命令,凡年龄不满十八或者是超过三十五一律剔除,身娇体弱、面黄肌瘦的也要打回原籍。

    最终,从三千多人中留下了这两千人。

    所谓“兵不在多而在精”。郑忽决心从这两千人开始,为自己也为郑国打造一支战必克、攻必取,让敌人胆寒,可以横行列国的铁血强军。

    自然郑忽也为这支军队起了个名字,叫郑之武卒。

    名字虽然起的响亮,但是若要想实现和魏武卒那样令天下为之侧目的威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郑忽对此也并不着急,因为他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未经过铁与血磨砺的军队也绝对无法成为虎贲悍卒。

    况且此时行军打仗更像是贵族之间的一场游戏,庶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类似于后世的拉拉队。

    郑忽记得前世易中天先生在讲《先秦的士》的时候,讲了这么搞笑的一个场景。

    一次晋国与楚国交战,晋军失败逃跑。

    战场上所有的晋军战车都跑了,只有一辆晋军战车停着不动。跟他“配对”的那辆楚国战车追上来,在他旁边停下。

    那个楚军战士下车,问晋国战士“哥们儿你咋了,你咋不跑呢?”

    晋国战士回答“我车坏了,它不动。”

    楚国战士说“哦,我看看……应该是这个地方有问题,我帮你弄一弄还能动。”

    于是楚国战士帮晋国战士修好战车,自己又跑回自己的战车上,晋国战士继续跑,楚国战士继续追。

    跑了没几步,晋国战车又不动了。楚国战士又把车停下来,下车问:“哥们你咋又不动了?”晋国战士回答:“它又不动了。”

    楚国战士又帮忙把晋国战车修好,晋国战士驾车继续跑,楚国战士回到自己车上继续追。

    追到第五十步的时候,楚国战士停下不追了,晋国战士也停下车,对着楚国战士招手说:“楚国的兄弟谢谢啊!”

    这确实有些夸张的成分在内,但是不会相去太远,此时的战争以分出胜负为目的,杀人盈野,不惜代价消灭敌国的有生力量那是从战国时期才开始。

    当然,打仗必定要死人,这是不可避免的,刚发生不久的宋殇公被弑不就是由于士兵厌战又误听谣言而导致的吗?

    故此,郑忽的当务之急就是改变庶人和士对于战争的观念。

    让他们明白战争是严肃的更是残酷的,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踩着敌人的尸体进入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