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退伍老兵纷纷议论起来,情绪很是激动,但没人相信,这完全跟做梦一样,想都不敢想。

    朱轩望着这些退伍老兵,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他看来,一日三餐,有粥有馒头有咸菜,那都不是事。

    已经是最简单的要求了。

    但在大明,在历朝历代,这么低的要求却弥足珍贵。

    院内的朱元璋几人也在关注外面的情况,朱元璋眼眶滋润,露出愧疚之色,喃喃自语道:“是咱这个皇帝没有做好啊,是咱亏待这些退伍老兵,亏待天下百姓啊。”

    “老百姓连吃饱都做不到,何谈丰衣足食呢?”

    马皇后握住朱元璋的手,心疼的安慰道:“重八、你已经做的很好了,虽然如今百姓的日子还是贫苦,但要不了几年,百姓一定能吃饱穿暖的。”

    边上的李善长也安慰道:“上位、如今的日子已经很不错了,想想当初暴元当政的时候,全国各地每天都有百姓饿死,百姓没有自己的田地,活得连那些暴元家里的狗都不如。”

    “大明这些年在上位的励精图治治理下,除了旱涝灾害的地区,已经很少有人饿死了,这就是大明有一位好圣君。”

    得到两人的安慰,朱元璋的心情稍微好一点,想想自己爹娘和兄弟们都是饿死的,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自己有生之年,让所有的百姓丰衣足食,老有所养、幼有所依。

    门外的朱轩并没有责怪朱元璋不会治理国家,一个新朝建立之初,能有如今的局面已经很不错了。

    想想五、六、七十年代,老百姓的日子跟现在的情况有区别吗?

    战乱过后的重建,不是一朝一夕的,战乱死了那么多青壮年,复耕也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更何况、粮食产量低下,也没有所谓的化肥,想要让所有百姓都能吃饱穿暖,实在是太难了。

    后世若不是农圣杂交水稻之父,历经多年,废寝忘食的研究出高产粮,百姓依然要饿肚子。

    朱轩抬头望向远处绿油油的田地,目光变得坚定起来,这三百三十亩田地,是他的试验田。

    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三年不行就十年,他一定要培育出高产粮种,他只是个八岁多的孩子,有的是时间。

    “各位乡亲父老,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你们长途跋涉过来,还没吃早饭吧?”朱轩笑着问道。

    众人闻言,齐刷刷的摇摇头,吃早饭?想都不敢想。

    “小东家、吃早饭太奢侈了,我们晚饭能喝上一碗热腾腾野菜粥就很满足了。”

    “就是就是,就连地主家都舍不得吃早饭,地主家最多也只吃午饭和晚饭。”

    “谁说不是呢,这年头,能保证每天有一顿吃的就不错了,我们可不敢奢望吃早饭。”

    ……

    “不敢想?今天我就满足大家,从今天开始,我要让你们每天都有早餐吃。”

    朱轩说着拍拍小手:“翠花上酸菜……”

    他话音刚落,几个妇女抬着一盆腌酸菜走了出来,这些都是杨家的妇女,如今负责工人的吃食。

    领头的妇女二十七八岁名叫翠花,腌得一手好酸菜。

    随着几个妇女抬着腌酸菜走来,她们身后还跟着十几个汉子,这些汉子有的挑着木桶,木桶里装满了热腾腾的白粥。

    还有一些壮汉抬着大蒸笼,大蒸笼里装满了白花花的大馒头。

    “咕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