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东汉世界之中,太子刘庄明显震惊了。

    “秦桧都过了这么多年,竟然还想着给金国效力?”

    宋弘若有所思,缓缓开口道:

    “总感觉不合常理啊。”

    在场的不少东汉大臣也纷纷附和。

    “一时求饶为了保命,尚且可以理解。但都这么多年了,不应该啊。”

    “秦桧都已经两度为相了,怎么还没有走出金国的阴霾?”

    “总感觉怪怪的,不会是金幕作者搞错了吧?”

    刘秀沉吟片刻,缓缓开口:

    “金幕不可能错。或许,是我们的理解出错了。”

    一直以来,东汉从金幕之中获取的各项技术还有思想,都被证明是对的。

    东汉如今的发展,更是用现实证明了这一点。

    耿弇突然笑道:

    “说不定金幕和咱们都没错,只不过这秦桧就是天生的狗腿子命,就是喜欢当汉奸呢。”

    这句话说完,大殿中突然一片寂静。

    耿弇有些惊讶,忙道:

    “我就随口一说。”

    刘秀眼睛亮了起来,呵呵笑道:

    “老耿,你说的,或许真就是事实啊!”

    邓禹双目发亮,点头道:

    “对啊,赵构不也是这样的一种奇葩吗?”

    “既然能有赵构这种满脑子只想着投降求饶的皇帝,为什么就不能有秦桧这般臣子?”

    刘庄立刻补充了一句:

    “还有,赵构和秦桧都是没有生育能力的人,他们这种人的思维和常人不同是非常正常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最后目光聚集在耿弇身上。

    耿弇也服了,摊开双手:

    “所以我这随口一说,居然就是事实了?”

    “世界上真有这种骨头软得只能跪地上的君臣?”

    刘秀呼出一口气,看着金幕缓缓开口:

    “朕只能说,金幕的确是让朕开了眼界。”

    刘秀大受震撼。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随着淮西兵变的发酵,局势对张浚越发不利。】

    【岳飞为了北伐大局,一度不计前嫌写信给曾经有过共事经历的郦琼,希望郦琼能率领四万大军重归大宋。】

    【然而郦琼却在心中表示对大宋已经完全失望,纵然被千夫所指也不愿意给赵构和张浚效命。】

    【至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张”运动彻底如星火燎原,张浚这位刚刚当上左相才八九个月的大臣,在朝堂上尽失人心。】

    画面中,赵构单独召见了张浚。

    “张卿家,不是朕不想保你,实在是局势如此,朕也无法逆势而为啊。”

    听着赵构的叹息,张浚脸色灰败。

    这位大宋左相,早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意气风发,整个人看起来苍老疲惫,甚至显得有些狼狈。

    张浚轻声道:

    “都是臣的失误才导致如今的朝局,臣愿意负责,明日便上奏章辞去相位,回家养老。”

    赵构闻言,也是松了一口气。

    免除张浚相位这是早就已经计划好的事情,但如果张浚就是死赖着不走,赵构也会很棘手。

    现在张浚愿意体面,对赵构来说再好不过。

    赵构又道:

    “以卿家之意,谁是继任你职位的最好人选?”

    在张浚过往的政治生涯中,无论是北伐还是削弱军头,这些事情都符合赵构的期望和利益。

    赵构并不怀疑张浚的忠诚,也没有减少过对张浚的信任。

    之所以把张浚罢相,仅仅是因为张浚将事情搞砸了。

    所以在事情的最后,赵构愿意给张浚一个推荐后人的机会。

    让赵构有些意外的是,张浚听完之后居然选择沉默,并未开口。

    赵构沉吟片刻,试探性地说道:

    “秦桧可否?”

    作为右相的秦桧进补左相,是挑不出毛病的选择。

    而且秦桧本身就是被张浚所推荐,才能一步步复起,从枢密使到现在的右相。

    张浚闻言,脸色变幻。

    这些天,回想起这段时间的经历,张浚猛然发现一个事实。

    排挤赵鼎、罢免刘光世、削弱岳飞兵权这些大事,基本上都是秦桧给张浚出谋划策。

    如今事到临头,张浚被迫背锅下台,秦桧却安然无恙。

    张浚也是前不久才明白过来,他完全就是被秦桧给利用了。

    更让张浚愤慨的是,就算是这样,张浚也拿秦桧没有一点点办法!

    张浚咬牙开口道:

    “近于共事,始知其暗。”

    赵构有些意外地看了张浚一眼,本想问张浚一句,秦桧不是你推荐的吗?

    但赵构很快也明白了什么,又开口道:

    “那便用赵鼎吧。”

    张浚还是没有开口赞同,但也并没有反对。

    这其实就是默认。

    赵鼎毕竟是张浚排挤走的,张浚固然是失败了,但也没必要在最后时刻自扇耳光一次。

    赵构看到张浚的表现,长出一口气,道:

    “卿家不是明日才上奏章辞职么?那等会卿家就回去替朕草拟诏书,召赵鼎从绍兴前来行在,就任侍读吧。”

    张浚弯腰道:

    “臣遵命。”

    另外一边,秦桧也很快得知了这个诏令。

    “召绍兴知府赵鼎入朝就任侍读?”

    秦桧听完,脸色顿时就是一黑。

    别看秦桧对儿子秦熺说话时言之凿凿,说什么这一次不就任左相也无所谓。

    但事实上,秦桧怎么可能不在意?

    上一次被罢相时,秦桧也只是右相。

    这一次,秦桧还是右相。

    谁能保证赵鼎上来之后,不会和吕颐浩一样也把秦桧再度罢相?

    等到前来报信的官员离开之后,秦桧才气愤地砰一声砸了桌子,低声咒骂。

    “为什么不是我?”

    “轮也该轮到我了!”

    “可恨,真是可恨啊!”

    秦桧面容扭曲,看起来如同一个择人而噬的怪物。

    但很快,这张怪物般的脸庞就重新变回了正常人。

    他冷笑一声,道:

    “很好,不就是个赵鼎么?”

    “之前我遥控张浚都能扳倒你,这一次亲自交锋,你也不可能是我的对手!”

    秦桧阴恻恻的笑声在屋子里回荡着。

    【很快朝廷正式旨意颁发,张浚被罢相,赵鼎从绍兴知府任上回归左相之职。】

    【秦桧对此佯装并不在意,他也意识到自己不能一直躲在幕后,于是开始尝试走向前台,主导赵构的意愿。】

    秦桧对着赵构正色道:

    “陛下虽然取消了上一次的北伐,但眼下四大将依旧手握重兵,不可不防刘光世之覆辙啊。”

    赵构点头道:

    “爱卿之言深得朕心,你有什么办法?”

    秦桧忙道:

    “淮西兵变震动大宋,想必臣民也是颇为不安。”

    “陛下可接见臣僚,以他们为陛下之爪牙,若满朝文武均愿出力,又何愁大事不成呢?”

    赵构闻言,心中顿时一动。

    秦桧的意思,赵构已经明白。

    发动满朝文武,激起文官们对武将的恐惧和压制。

    把整件事情从赵构和刘光世、岳飞等人的君臣矛盾,激化和放大到文官和武将两个阶层之间的矛盾。

    有文官和武将打擂台,赵构这个皇帝还需要担心什么?

    赵构哈哈大笑起来,对着秦桧道:

    “秦爱卿果然不愧是朕的好智囊!”

    赵构火速召集了诸多大臣,对此事进行商议。

    正如秦桧所料,赵构才刚刚起了一个头,监察御史张戒就开口道:

    “陛下,如今诸将权柄实在是过重,有一个郦琼就难免会有下一个郦琼,不得不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