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季汉大军各路皆胜,虽只占半壁江山,已有大统一之势。

    而此时的曹魏却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许昌城内,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葬礼。

    曹氏夏侯氏宗亲皆披麻戴孝,许昌守军也皆腰缠白带,城内城外,纸钱纷飞。

    百姓禁止一切娱乐活动。

    上一次这么大的阵仗,还是曹仁殉国。

    这一次,灵牌上的人是:大魏大将军夏侯惇之灵位。

    夏侯惇终在重病和忧虑中病亡。

    其长子夏侯充与曹丕共同为其操持葬礼,其余许昌城内的曹氏宗亲皆来送行。

    柱石之臣逝去,乃国殇大祭。

    人人面有哀戚之色。

    贾充问道:“公子,要不要通知陛下?”

    曹丕想了想,摇摇头:“暂且不用,巢湖战事形势严峻,不可父皇分心。去长安通知懋弟的人有消息了吗?”

    “并无消息。”

    “哎,怎么回事?”

    曹丕忧虑的点点头,远远看去,曹植穿着薄孝衫也来了。

    “四弟……”他迎了过去。

    “二哥。”曹植淡淡的拱了拱手。

    “走,咱们一起代父亲拜别夏侯叔父吧。”

    “哦,好……”

    “来,这边走……那个谁……各处关隘一定要检查好,不可遗漏一处。”

    曹丕一路走着,还在做着安排。

    “还有,贡牲要最高等级的,不怕僭越,回头我和父皇说。”

    “遵命!”

    “五弟,世家吊唁,你先代我接待一下。”

    “明白!”

    “四弟,这边走……”

    ……

    远处,荀彧静静的看着这一切。

    在这场不见硝烟的储君角逐战中,曹丕完全占据了主动。

    他在积极的展示自己的协调和指挥能力。

    相比之下,曹植却仿佛置身事外,除了写一篇赋来祭奠叔父,并无其他作为。

    凭他对曹操的了解。

    曹操纵然更喜欢曹植,但还是会把储君之位给曹丕吧。

    理智的想想,也的确曹丕更适合。

    曹丕就曹丕吧!

    我一个老臣又能如何?

    然而,看看季汉气势正盛,大魏却又有一位肱骨老臣辞世离去。

    作为一心向汉的臣子,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最近,他脑海里一直浮现曹操的影子。

    他觉得,他无愧大汉,却有愧曹公。

    曹操虽是大汉的乱臣贼子,但也是他的伯乐,也是他的主公,也是他的朋友和兄弟。

    荀彧不是无情之人。

    相反,他太看重情意,才会在此时产生难以言喻的负罪感。

    “主公,对不起……”

    但他不后悔!

    维护大汉本就是他的理想和使命。

    他只是有些心疼曹操。

    毕竟背叛了兄弟。

    他忽然想为曹操做点什么。

    可他能做什么呢?

    他不过是一失势老臣。

    又能做什么呢?

    他闭上眼,长舒了一口气,泪水从脸颊滑落。

    “荀大人!”

    抬起头,曹丕朝他走来。

    “公子!”

    “哎呀,太忙了照顾不过来。”

    曹丕走过来,寒暄几句,便关切的问:“令君,您最近身体如何?”

    “哦,承蒙公子关心,老臣身体还算硬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