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里正,你也知道,我家白前,白元都是读了几天书的,这不,前些天去镇上书肆淘了一本旧书,念给我老婆子听了听,偶然发现了稻种改良之法。”

    “咱们老百姓靠天吃饭,可地里收成实在顾不上家里这个多人的口粮。”

    “家里统共三亩地,折不折腾也就那样,我就想着试试新法子,要是能成,好歹多点口粮。”若娘越说声音越低,里正得侧着身子才能听的分明。

    祠堂的气氛被整的无比凝重。

    若娘苍老的嗓音里满是无可奈何…

    离得近的人一听,可不是那么回事吗?

    一家接近十口人,才三亩良田。

    还有个堪比吞金兽的读书人…

    一年五两银子的束脩够寻常人家两年开支了!

    三亩地就算种出花儿来,进项超不过四五两银子,老五霍霍就没了。

    “那这新法子…”里正说一句停一句,分明是想若娘主动“交代”。

    若娘摇了摇头,细瘦的手指在石凳上敲了敲,“里正,还是等到收稻子的时候再看吧。”

    “如若我这法子能增产,自是不会忘记乡亲。”她自己心里还没谱呢,现在问了也是白问。

    “这...”

    “这许云氏怕是寻摸着好法子了,藏着掖着不愿意透露呢...”有认为若娘只顾着自家好的。

    “这哪能说的好,万一长不起来,可亏大了。我可瞧仔细了,田里的秧苗还没成活呢。””有本身是种田老把式,觉得胡闹的。

    “就这么点事,也用得上开个祠堂?”有不以为然,觉得小题大做的。

    当中属冯翠花和她大嫂康氏最为亢奋。

    拉扯穿着破烂麻布衣裳的康氏往前拱,“让让,让让”。鸡爪子说着就往旁人身上挥。

    细看冯翠花手上都全是污泥和不知道哪弄的绿印子,埋汰得被碰到衣裳的人直皱眉,踮着脚,侧着身子往旁边躲,用力得粗糙黑脸都有些变形。m.

    别看村里人穿的只是粗布麻衣,可宝贵了。

    衣裳不经洗,就得好好护着,就怕脏了磕了,洗多了布就烂了。

    等她们挤到人群前头。

    对着许成劈头盖脸的就说:“里正,太小题大做了吧?这许云氏能整出甚么把戏?还把村里的族老都请到她家田头,族老都多大了,这不是瞎折腾吗?”

    话里的意思,听的若娘都想皱眉。

    更别提里正了。

    里正家的爹估计都不会拿这口气跟人说话。

    许成四十来岁的人了,被个村里小媳妇指着鼻头说教。

    “许二狗呢?”里正压着气,抬眼在人群里扫了一圈。

    若娘离得近,说话时都能听到磨牙声。

    “人没死,就给老子滚出来!”小瘪犊子,蠢婆娘都管不好,还能干个鸟?

    “里正,二狗今天人去冯家下种去了!”

    “二狗去给冯家干活,可比在自己家勤快多了。”

    “呵呵,可不是...”

    “冯家那个小姨子,可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