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咚咚,滴,咚,咚。”两声重鼓,我知道墨镜要开始唱正本了,等了一下,却没听得墨镜说话,只见一阵旋风卷过厅口,吹得帷幔哗地飞扬,然后听到鼓棰掉地上的声音。

    “坏了。”我猛地站起来,墨镜和黄鹂两个人的腿都在悄悄发抖。

    我大声打了个喷嚏:“妈的什么天气,说明天要下雨,现在就开始吹风了。”

    好在他们不愧是老江湖,立马回过神来,墨镜一只手拣起鼓棰,一只手继续在鼓面上敲着。黄鹂脸色苍白,从放在台下的布袋里,拿出一个红盒子,翻开,拿了一张黄纸条来,对空作了揖,两指指天,低声念了两句,将黄纸条贴在鼓的前面。我暗惊一身冷汗。看来大多数人都没有在意掉鼓棰这个事情,对于跑江湖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个大事,一个旋风,加上掉鼓棰,表明煞气已经很重了。少数几个年纪大的也许看出点什么来了,见她拿出了“符”贴了,也就没在说什么,都转了转身子,相互看了看就继续听了下去。我更加担心起来,今天后半夜会出什么问题呢?

    有的朋友可能不明白为什么掉一个鼓棰就算一个大事情。要知道他们都是说书多年的老手,鼓槌的重量和磨合程度不比自己手指头差,在如此肃重的场合,他们击鼓是很有分寸的,白喜事是他们树立好名声的重要场所,比打一个季度的固定场还重要。他们就是在一个码头说书三个月,也不一定有一场成功的丧鼓能树立威信。在这种情况下掉了鼓棰,本身就是大事。而刚才的怪风,表明有阴气来了,厅前面是一片停车场,不是山谷高楼,有这么的的旋风,本身就是不好的预兆。说书人也算是江湖人,她从能随手有符带着,证明她的师傅还是有点本事的。说到江湖,朋友们可能有点兴趣,就多说点。还有一种人也是跑江湖的,乞丐。大概一般的朋友并不太清楚乞丐不就是丐帮么?呵呵,现在这个社会还哪里有统一的丐帮?但江湖还在。那些在街上伸手要钱的,并不是江湖中的乞丐,江湖中的乞丐是要拜师的,不仅仅要学防身的空手搏击之术即所谓的武功,还要学一些法术,法术也有攻防之道。要辨别他们不太容易,穿成普通人样子的也有,穿成电影中乞丐样子的也有,伸手要钱的也有,但是他们有一种东西不一样,内在。

    举个例子。比如哪家有点红喜事,有乞丐会来放一挂鞭炮,唱上一些恭喜的话,要一点吃的和喜钱。倘若主人特别嫌弃而又吝啬,万一遇到了真的跑江湖的,而且他又沉不住气,他会对着碗里的饭念几句什么,然后走掉。这样,你办喜事用的大锅或者什么其他的东西蒸米饭的,就是烧上一天,一锅米也蒸不熟。要么把这锅米倒掉,要么请法师来。若是请到厉害的法师,画个符,一刀把符叉进锅里,再闷一会,饭就好了。但是这个乞丐就惨了,这一刀扎下去,扎在纸的中间就腰疼,扎在上面就头疼,至少有十天半月起不来。

    呵呵,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说的这些,朋友们权当玩笑,乐呵乐呵就行,信不信由你,上半夜的丧鼓。

    见大家没什么动静,墨镜放下心来,终于渐渐的进入了状态,鼓声顺了,嗓子也响亮。

    说书跟吃饭一样,讲究不同的搭配。吃饭首先要吃点酸的做为开胃菜,然后吃咸的主菜,吃饱了才上点甜点或者水果,这样吃起来才舒服,不至于开始就是甜汤,一下吃腻了还吃啥?也不至于如我等男人吃饭一样,见什么吃什么。说书也是如此,开场白一般都是先讲一段搞笑或者与正题有关的野史故事,一般都用当地土话来讲,越土越搞笑越好。接着才进入正题。

    由于没有对应的文字可以表示原味,我不妨用一段陕北民歌拜年来描绘公公如何调戏媳妇。

    正月里来是新那年来

    我给我那公公来拜年

    手提上一壶呀四两酒

    哎个哟哟我给公公来拜年

    二月里来龙抬那头

    公公拉住那个媳妇儿的手

    拉拉那扯扯呀吃上个口

    哎个哟哟人家娃娃好绵手

    三月里来桃杏花儿开呀

    媳妇儿又穿上那个枣儿红儿鞋

    走起那路来呀随风摆

    哎个哟哟爱的公公东倒又西歪

    讲完了乐子,才引出隋朝皇帝的一些荒yín趣闻,这才开始说出隋末的天下风云。

    墨镜用黄色故事作为贯穿历史的针线,也真他妈的绝。自古以来男人征服天下来取悦女人,女人通过男人征服天下。性*交*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历史,性*爱*有多文明人类文明就有多发达。凭墨镜那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大小道理皆有,乐趣间杂。看我们国*家*的相声,正宗人混不出了,半路杀出个郭德纲来,被很多人贬为低级,可你不得不服人们就是喜欢。各位看官你别他*妈*跟我说高尚,没几个历史是高尚人创造的。一顿乱侃,我服了墨镜了。哎,民间艺人真不可小觑。

    我慢慢的听着,也观察着灵堂内外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