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蒋小福猝不及防,没听懂:“什么叫没了?”

    周麻子答:“死了。”

    王翠因为小顺把蒋小福叫回春景堂,而唐府的人来过之后,小顺就没了,这让周麻子心里生出一个猜想。吴小顺那点明面儿上的手段,在梨园行里压根不够看,甚至不值得在意,可蒋小福先是不由分说关了人,后来又轻轻放下——谁不知道蒋老板的脾性呢,难免要生疑窦。因此他说这话时,留心观察,却见蒋小福面露惊讶,竟是全然不知情。

    周麻子心里转着念头,手里拧了毛巾给蒋小福,嘴上也不耽误,讲述了来龙去脉。

    原来昨日严云生带着唐府的人来送戏银,不知是谁回去后告诉了唐衍文,今儿一早,唐府的管事就来了,与王翠聊了没多久,又匆匆离去。

    随后王翠就改了主意,要赶吴小顺走。

    吴小顺苦求无果,关上门收拾包裹。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本来算是尘埃落定,可吴小顺在屋内待了许久,半天没动静,众人发觉不对,闯进去一看,悬梁自尽了。

    蒋小福听罢,垂下眼叹了口气,没说什么。

    周麻子知道他和吴小顺没有交情,想来也不至于悲伤,刚要转身出门,又听蒋小福问:“出了春景堂,他就不能活吗?”

    这倒不是他不食肉糜,吴小顺有戏唱,也有些愿意捧他的人,养活自己还能有余,否则也不值得王翠说情,只是压在蒋小福盛名之下,想唱出名号来,难上加难。离开春景堂指不定还是好事。怎么就自缢了呢?

    周麻子掀开帘子朝外看了看,确认没人,这才回过头,压低声音道:“唐府的管事一走,王老板就发了大脾气,到小顺屋里狠狠骂了一顿,摔了一地零碎东西,烟杆子敲得震天儿响,训完了才让他收拾东西走人。然后,人就没了。”

    这话的意思,好像是王翠威胁了吴小顺似的。王翠当然没有理由这么做,若是这么做了,那就是给唐府看的,是怕唐衍文站在蒋小福背后怪罪他。

    蒋小福立刻想通这一关节,默不作声地蹙了眉。

    吴小顺没有家,也没有亲人,尸体停在棚子里,也没人前去嚎啕,很有些凄清的景象。戏子里不少人和他一样是从扬州来的,算是同乡,大家凑了点银子,王翠和蒋小福各自再添一笔,选了口棺材,找人送回乡去。

    其实送回乡也没有着落,落叶归根罢了。但蒋小福想着,若是自己死了,也愿意回乡下葬,找个青山绿水的地方,又清静又干净。随即他又在心里嘲笑自己天真——活着没办法,死了倒讲究。

    王翠也很讲究,在春景堂里做了场有模有样的法事。

    喇嘛知道小顺不是好死,操办得格外热闹,堂子里沸反盈天烟雾缭绕,若人死后真有魂魄,恐怕也要吓得四散躲避。

    蒋小福冷眼旁观,觉得很荒谬。

    人都死了,做这些无用的事更像是在台上唱戏,演得热闹,其实有谁真正替他感到可惜呢?蒋小福和吴小顺并不亲近,谈不上哀切,但目观这番景象,不知怎么就索然无味,不耐烦起来。

    他最后看了眼场中的喇嘛,转身去后院,找到王翠:“那天唐府来人,说什么了?”

    王翠早知他会有此一问,这时就深深看了他一眼:“说唐大人要替你出师。”

    一句话便让蒋小福抬眼看过去,一时竟说不出话。

    看出他的惊讶,王翠微微笑了:“唐府的管事说,梨园行能人辈出,却是少见你这样出挑的人才,这是整个梨园行的造化,原本不该阻碍,只是,如果什么小徒弟都能惦记着抢你的场子,做师兄的,为了师傅的面子还不能责罚,那这戏未免唱得委屈,不如出师,另谋生路也好。”

    随着这番话,蒋小福的神色就一点一点淡了下去。

    他听明白了。

    唐衍文不过是寻个说法替他出头,要赶吴小顺走,哪儿是真想替他出师呢?

    王翠还在徐徐地说:“我这个当师傅的,也没多少年可活,难得有个出息的徒弟,说句不客气的话,我也指着你养老送终不是?哪儿能让你委屈。那吴小顺啊,也只好是训一顿,赶出去罢了。谁知道他这样想不开呢,大概是听说唐府来了人,这孩子胆儿小,怕惹上事儿,害怕了。”

    言下之意,倒是怪罪蒋小福,以为他让唐衍文替自己出头。

    蒋小福心知肚明,那日王翠发脾气,为的是出师的事儿。他这个师傅,对他是又忌惮又不舍,怨愤之下,恐怕拿吴小顺撒气,也许还借着蒋小福或唐衍文的由头威胁恐吓。

    细论起来,谁都没有杀人的心,可吴小顺还是死了。

    接连几场延绵细雨,凉风一吹,沾衣欲湿,就是清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