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方其空洞间,寂默一念无。

    感物赋万象,悬镜鉴太虚。

    玉台之上,王景怔怔而立,看向孽镜中显照的那株古树。

    神木参天而立,扎根汪洋之中,枝干虬结化作岛陆,内有高山幽谷。

    它分成两体,一株枝浮金晕,至高至上,却多有沉重;另一株阳精滚荡,至幽至深,但更显飘渺。二者互相依靠,攀缘往上,每一枚叶子都显得朦胧氤氲,像是天地初开、混沌未判之景。

    明景初照漾碧天,暗映沧波岛屿湾。

    瑞腾东海三千界,影彻昆仑四百山。

    “这是我的扶桑?”看着熟悉中又带有几分陌生的神木,王景低语道,“是过去的旧日景色,还是未来的某一种可能?”

    他正欲看得更清楚些,镜中景色再变,神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却是车水马龙、人间百态。

    “来了!”

    来不及思索扶桑显照背后的含义,火龙真人见状注目,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看到的东西。

    孽镜所映照出的,除去公私之心外,还有观镜者理想中的治世景象,那是他们下意识的选择,代表了一位生死簿执掌者对于众生发展道路的最终构想。

    神人混居、绝地天通、君权神授……如此种种,在藉由生死簿之能掠取了冥土真圣之力的隐仙一脉传人手中,并非不能实现的梦呓。

    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名垂青史的天真们尽数离去,而余下的陆地神仙又绝非生死簿执掌者的对手。

    若是王景一意孤行之下倒行逆施,举世之中还真无人能制。

    为了不让这种最坏的可能诞生,火龙真人必须要亲眼见证道人对于这颗星辰未来的规划与期许。

    在享受生死簿所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王景也需要担负起应尽的义务。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便是隐仙一脉所独有的承负。

    这些隐秘火龙真人虽然不曾直接告知道人,但他心中早有预料,在看到孽镜台的那一刹那,王景无师自通,冥冥中已是对此有所感应。

    镜光及身,王景不曾阻拦遮掩,任由扶桑之景淡去,全新的画面展露出来。

    车水马龙、人间百态,看似是红尘俗景,却与如今世情大不相同。

    一重重高楼云次鳞集,一道道光路蜿蜒曲折,有着光滑外形的飞梭与飞舟络绎不绝,以肉眼难辨的速度在楼宇广厦间穿梭。

    视角向上拉伸,星星点点的学宫、塔林、楼观等诸般建筑出现在镜面之中,点缀着超现代的都市,与其和睦相处,融洽异常,竟给火龙真人一种奇异的感受。

    整座城市似是拥有了生命一般,呼吸万里,吐纳灵潮。

    “这些都是……真修道院?”

    真人迟疑开口,那些奇特建筑似乎都坐落于地脉之上,化作了一个个节点,彼此连接,成为一方玄奥的阵势。

    这是真修所在之处独有的特征,以无相本尊天然之内慧,外示不测无方之变动,所谓的神变加持之力。

    换句话说,那些个学宫塔林之中,起码都有一尊幽逸加持之境的真修坐镇!

    他们毫不遮掩,将道法的存在广而告之,作为城市超凡的骨骼与血肉,与凡俗的万物同呼吸,共命运。

    而这,仅仅是一座最普通不过的都市中所呈现出来的景象。

    镜中景物流转,一座座与其相类的都市如走马灯般匆匆掠过,火龙真人凭借目力,隐约看到了每处城池上空密密麻麻的星线,它们彼此贯通,组合成一个个不同的名讳:

    元晨、商谷、中条、若耶、光天、金庭……

    俱都是道经记载中的七十二福地之名。

    乾坤既辟,清浊肇分,融为江河,结为山岳,或上配辰宿,或下藏洞天。

    福地既现,自然也少不了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