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十七章悲催了

    潘宏进是在敖德萨警局被全副武装的应急部队队员带走的,为了将他“抓捕归案”,受维肯季操控的应急部队出动了整整两个小队,还调拨了一辆警用装甲车。负责带队的,是敖德萨应急部队指挥官奥古斯特?阿基莫维奇上尉。

    面对前来抓捕自己的应急部队,潘宏进没有反抗,甚至连一句过jī的话都没说,态度好的一塌糊涂,相比之下,反倒是奥古斯特上尉显得有些失据,他的表现不像是来抓人的,反倒像是前来“请神”的。

    潘宏进前脚被安全委员会敖德萨局带走,后脚敖德萨的地方电视台、电台就公布了这一消息,不仅如此,在敖德萨ún乱的市区内,还有专人负责散播这一消息。

    世上总会有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也有更多巴望着浑水mo鱼的投机客,鲍罗德在下定决对逮捕潘宏进的时候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他知道这件事一旦为公众所知,自己必定会成为受千夫所指的头号“公敌”。

    但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当敖德萨地方电视台将这一消息公布之后,第一个跳出来指责他的,竟然是他背后的大靠山、乌克兰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扎基耶夫。

    当天晚上,在面对俄通社驻基辅记者站记者采访的时候,扎基耶夫公开宣布,他不支持安全委员会敖德萨局逮捕“异见人士”的这种做法。当记者追问他敖德萨局这种做法是否错误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说了一句:“是的,至少他们的做法缺乏考虑。”

    其实也不怪扎基耶夫在关键的时候做出这样的表态,毕竟他现在面临的压力实在太大。

    敖德萨的ún乱局势已经bo及到了包括尼古拉耶夫、顿涅茨克、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等乌克兰诸多主要城市。就在当天下午,克里米亚府辛菲罗bo尔爆了大规模的民众sa乱,乌克兰族、俄罗斯族的市民与哈萨克族、鞑靼族、塔吉克族等突厥语系的市民在街头展开对峙,最终酿成了近六十人伤亡的惨剧。

    除此之外,同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坦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地,也相继出现了民众情绪不稳的状况,中亚五国的府甚至已经出现了反对乌克兰民族主义的游行示威,尽管规模不大,但却已经能够看到ún乱的苗头了。

    敖德萨出现的ún乱,已经造成了国际xìng的影响,土耳其外交部言人已经向莫斯科提出了抗议,他们认为这场ún乱是苏联国内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势力对土耳其族裔赤1u裸的迫害。为此,土耳其政府要求莫斯科采取果断措施,镇压sa乱,承办挑唆sa乱的凶手。

    土耳其做出的反应,莫斯科可以权当什么都没听见,但西方主流媒体以及那些“西方友好国家”所提出的忠告,克里姆林宫却不能不理会。

    在敖德萨的sa乱生之后,西方社会给出的反应基本上是一边倒的,他们对此次ún乱中充斥的民族歧视根源视而不见,反倒将“尤里?伊万诺维奇?舍普琴科”这个煽动民族sa乱的人概括为“异见人士”。一个国家存在异见人士,而且这些异见人士敢于站出来说话,敢于同政府搞对抗,这就是“民主”的象征,因此,西方的媒体与官方言论都一致要求莫斯科谨慎对待这件事,应该用谈判、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

    内外交困的局面令莫斯科、令克里姆林宫始终保持着沉默,坐看敖德萨的ún乱蔓延、扩散,在潘宏进被捕之前,各方势力所面对就是一个僵局。克里姆林宫不可能收回在克里米亚设立鞑靼人自治区的规划,那样的话克里姆林宫的权威将一落千丈,保守派势力则将收获一个难能可贵的反扑机会;中亚几个加盟共和国的情绪可能会面临失控的危险,突厥语系各民族也会跳出来找麻烦;最主要的,这种头不能开,一旦克里姆林宫答应了乌克兰示威者的要求,今后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国民将会继续采用这种手段给莫斯科施加压力。

    其实这种僵局的出现也预示着一个残酷的现实:那些奋斗在敖德萨街头、流血牺牲的普通示威者,是不可能得到切实回报的,当僵局打破的那一刻,克里姆林宫只会与煽动示威的潘宏进进行谈判,给他这样亦或是那样的一些好处。至于真正付出代价的示威者,他们将会在这种谈判完成之后,继续延续过去那种枯燥无聊的生活——该受苦的继续受苦,该受穷的继续受穷,如果不幸在sa乱中受了伤、丢了命,那也只能自认倒霉。

    潘宏进被安全委员会敖德萨局逮捕的消息传开,令那些苦等打破僵局的人看到了一线曙光。

    “敖德萨的良心”都安全委员会抓了,那些参与游行示威的纳什运动成员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会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到安全委员会敖德萨局的身上,从而也减轻了莫斯科亦或是基辅在克里米亚自治区问题上承受的压力。

    鲍罗德上校是位好同志,这是毫无疑问的,他用他的前途、荣誉为敖德萨问题的妥善解决带来了转机,他这种不计个人荣辱、不考虑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操值得每一个人尊敬。不过在这些漂亮话绝对没有人会拿出来说,相反,在这个紧要关头,为了敖德萨问题的妥善解决,还必须朝他身上泼脏水,有多少泼多少,有多脏泼多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