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苏木想了很久,终于明白李正德,为什么那么说了。

    中医是经验之学,成也经验,败也经验。

    对于一个用望、闻、问、切来诊断疾病的学科,个人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西医,经验不足,最起码还有仪器辅助,影像学、介入学,超声学、病理学,一系列辅助诊断的手段。

    可是,中医呢?

    只有个人经验,只能依靠个人经验,她说白了是一门学科,更像是一门半医学、半哲学的一套理论。

    李正德曾经是余老的保健医生,那中医的医术,绝对是杠杠的。

    连他都说,中西医对决,输多赢少,那基本就是事情的结局了。

    可是,李正德仍然要这么做,这是在拿苏木当锤子,狠狠地敲醒中医人呐。

    大家信奉中医,要么就是无脑信任,要么就是无脑黑。

    中医沉寂了太长时间,真的需要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来提振士气,举起大旗,重新上路了。

    原地踏步,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中医现状,即是如此。

    现在的中西医结合,说白了是结合,可是生产的药,都是打着中医的幌子,卖西医的抗生素。

    这样下去,中医不亡怎么可能?

    李正德是想通过这么一场对决,让人见识到中医的短板,再结合现代医学,让中医在大师级的人物带领下,重新绽放光彩。

    苏木虽然理解了李正德的苦衷,但是不敢苟同。

    中医虽是经验之学,也近似哲学,但并非是古人不行,中医不行。

    是因为,中医太多技术性医术失传,导致了现在的境况。

    在这方面,苏木恰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脑海当中的系统。

    苏木不清楚,自己的系统是什么来历,可是中医的医术,苏木已经看到了它的冰山一角。

    仅这一角,就让苏木感慨万千。

    苏木相信,中医面对西医,未必会输,大家同样都是医术,如果非要比个高低,那就比一下好了!

    他只相信,中医在培养人才方面,永远无法赶上西医那样量产。

    但若有一位出师,就是大师!

    李正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与苏木坚定的道路,略有不同,苏木也不强求。

    如果,苏木没有得到系统的灌顶,肯定愿意相信,事情就是李正德想像的那样。

    但有了系统的加成,苏木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

    从杨照华的办公室出来后,苏木手机里的叮咚声,就响个不停。

    不用看,也知道中西医对决的具体细则,开始公布了。

    至于三小一大、一奇一疑的病症,这些都未公布,大概是要在比赛前,做统一的考查,之后才会公布。

    苏木下了办公楼,电话响了起来。

    掏出电话一看,是姜妮妮打进来的,他轻吐了口浊气,按下了接听。

    “喂?你现在忙好了吗?”姜妮妮问道。

    苏木这才想起来,下午的时候,曾答应姜妮妮治疗水过敏的事儿。

    “你现在在哪儿?”苏木问道。

    “学校门口,你呢?”

    “等我一下,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