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十月二十八日,也就是王渊逃回来报信的那天晚上,刘延庆收到童贯与蔡攸的批复。批复写在一张精美的小竹纸上,是这样写的:“仰相度事势,若可以那回,量可那回。不管有误军事。”大意是,希望刘延庆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撤军,但不得有误军事。“那回”是当时宋人口语,撤军之意。

    童贯和蔡攸远在雄州,对前方具体情况不了解,所以让刘延庆酌情处置,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刘延庆请求撤军,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奇袭燕京失败后,“恐辽症”开始在军中蔓延,加上粮草又被烧毁,军中士气低落,情绪很不稳定。刘延庆认为,此时若迎战辽军,必一败涂地,到那时想撤就来不及了。二是,他认为夺取燕京应该借助金军之力,因为根据盟约,两军要南北夹击燕京。可是,现在金军仍按兵不动,所以我军也应该退兵,等待时机。刘延庆知道赵良嗣与马扩已去金国谈判去了,他想等谈判有了结果以后,根据情况再研究出战方案,也不为迟。

    刘延庆当晚就打算开始撤退,可是刘光世反对。刘光世说:“现已深夜,人马都在熟睡,若忽然下令撤军,恐怕会造成混乱。即使撤退,也应等天亮后再撤。”

    这一夜,刘延庆没敢上床睡觉,他担心辽军过河袭击。拂晓时分,他感到很疲惫,坐在豹皮椅上不知不觉地迷糊了一会儿。忽然,王渊跑进大帐报告说:“大事不好,辽军在北岸举火了,很可能要发动进攻。”

    刘延庆大吃一惊,急忙披衣出门,与儿子刘光国、刘光世等将领跑出营帐,来到河岸观察。对岸果然有火光四处燃起,隐隐听见有战马嘶鸣,似乎有不少军马正在集合。

    刘延庆以为辽军即将发动进攻,赶紧返回中军,下令烧毁大营和辎重,向白沟方向撤退。慌乱之中,刘延庆竟然没告诉其他诸将,独自先行逃跑了。众军兵见刘延庆下令烧毁大营率先南奔,不知发生了何事,于是都乱哄哄地往南拼命而逃。

    十万大军撤退,竟然事先不做计划,不做预案,毫无准备,毫无秩序。其结果就是,“五军杂遝,扰攘散走,自相践蹂,奔堕崖涧者,莫知其数。”

    刘光世见各军混乱不堪,急得直跺脚。他下令自己所属各营,到南蟒庄集结。他已经预感到,老爹这次犯下了一个严重错误。因为辽军如果趁机过河追击,宋军将一败涂地。他想在蟒庄集结队伍断后,掩护大军撤退。

    萧干得知宋军已南撤,随即与耶律大石一起来到河岸,观察情况。耶律大石望着南岸升起的滚滚浓烟,抚掌大笑,说:“四军大王用计,堪比三国周瑜啊。”

    萧干微微一笑,显得很得意。

    萧干与耶律大石当即率军过河,来到宋军营地。只见地上到处都是丢弃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各种辎重物品,一片狼藉。

    萧干说:“听说童贯有些能耐,可他怎么用刘延庆这样一头蠢猪做大将呢?”

    耶律大石想了想,说:“这可能与南朝重文轻武国策有关。南朝虽然经济文化发达,但军事并不强大。南朝其实就是个虚架子,真正有本事的人并没有几个。”

    这时,有侦察斥候跑来报告说:“在南蟒庄一带发现有宋军。”

    萧干和耶律大石一听,都有些出乎意料。耶律大石说:“难道退兵有诈?也不太像啊。”

    萧干说:“不管怎样,都要马上追击。我从正面追,你绕道涿州包抄,两军在白沟北岸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