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宇文虚中来到孤山,经过调查,了解到事情是由士兵冲突引起的,并不是刘光世与杨可世两人之间发生了矛盾,于是便极力劝和。宇文虚中知道,自己两边都不能得罪,都惹不起,唯一能做的就是调解与劝和。

    然而,刘光世与杨可世脾气都很犟,都不服软。宇文虚中见劝和无望,遂决定分兵一部给杨可世,让他们分营驻扎,并各自领兵向涿州进军。

    宋军东路军与西路军,陆续来到涿州城外会师。甄五臣率领涿州军民僧人道士数万人,出城夹道欢迎。人们敲锣打鼓,欢欣鼓舞,兴高采烈,迎接慰劳大宋王师。次涞县县令甚至亲自“负弩前驱,作乐致礼”。

    刘延庆入城后,首先验看库藏,抚定官民,并令杨可世接替甄五臣,负责涿州城防。杨可世手中只有两千人马,不够用,向刘延庆请求增兵。刘延庆任命杨惟中任杨可世副手,增兵两万。

    此时,刘延庆麾下的兵马包括常胜军和赵诩的乡勇军在内,总共不少于五十万人。这天,刘延庆在涿州城外举行声势浩大的出兵仪式。鼓鼙之声,震天动地。刘延庆的目的就是要大造声势,要让辽军感到震撼与惧怕。涿州百姓倾城而出,前来观赏,人山人海。他们觉得,自古以来,出师之盛,恐怕未有甚于此者。

    前军将领郑健雄,率军已悄悄抵达卢沟河南岸。只见河水平缓,波浪不兴。河北岸一片寂静,没发现辽军身影,但见对岸有新挖的沟堑,纵横交错。郑建雄判断,辽军就在对岸设防。忽然,有几支冷箭从对岸射了过来,这恰好可以证明郑建雄的判断是对的。

    郑健雄随即派人回涿州,向刘延庆报告说,前军已在卢沟河与敌交战,但未知对岸虚实,请示是否渡河作战。

    卢沟河距离燕京仅三十里路,若攻破卢沟河防线,很快就可兵临燕京城下。可是,刘延庆经过考虑,令前军不要过河,他担心萧干在河对岸设伏。他命令前军沿河构筑工事,就地设防。

    在卢沟河南三十里处,有一个小镇,名叫良乡。郭药师建议派人去将良乡控制在手,因为那里是从西南方向进出燕京的必经之处,也是辽军的一个重要防御据点。

    刘延庆接受建议,留下杨惟中守卫涿州,自己率众将和十万精兵,北上良乡。涿州距离良乡六十里路,皆是平原,一马平川。刘延庆要求各军日行三十里,便扎营结寨,埋锅造饭,修筑沟堑与堡垒。他的作战指导思想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刘延庆骑着一匹虎纹玉花大宛马,身后是一队旗手和一队卫兵,旗手高举着高大宽阔的黄牙帅旗,旗上书有斗大一个“刘”字,迎风猎猎作响。与刘延庆并辔而行的郭药师,骑着一匹枣红色骏马。但马尾和四条腿很特别,色泽如墨。这匹马是耶律淳当年送给他的。刘延庆很欣赏这匹马,说这是一匹典型的枣骝驹。

    十月的河北田野上,空气干爽,阳光明亮,这是一个美好的适合于户外行走的季节。此时,宋军士气经过鼓动,也明显得到提升。全军精神抖擞,阔步前进。

    两天后,大军来到良乡。出乎所料的是,良乡已变成了一座空城。刘延庆感到迷惑不解,问郭药师:“萧干弃城而去,这是何用意?良乡既然是燕京西南门户,是重要的防御据点,萧干为何轻易放弃?莫非是在诱敌深入,要给我军布口袋?”

    郭药师回答说:“萧干手中兵力不足,其撤出良乡,目的是收缩防线,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很可能将兵力集中部署在卢沟河沿岸,肯定是想借河阻击,这是他守卫燕京的最重要的防线。以我看,我军完全可强行过河,与萧干进行决战。然后兵临城下,一鼓作气,拿下燕京。”

    刘延庆摇摇头,说:“萧干临河布阵,很明显是在诱我渡河,企图乘我半渡之时而攻击,我们不能上其当,还是稳当一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