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赵良嗣这时才将宋徽宗御笔手札拿出来,交给金太祖。金太祖一看很高兴,令翻译高庆裔马上进行翻译。

    赵良嗣说:“燕京一带本是汉地,五代时被契丹占领。现在,我朝想与贵国联合夹攻辽国,贵国取中京一带,我朝取燕京一带,不知贵国以为如何?”

    金太祖说:“契丹无道,已被我杀败。按理说,契丹全部州城都应该归我,都是我家田地。但念及你们宋朝皇帝的一片好意,以及燕京本来是汉地,所以,我答应将燕京给你们。过几天,我就将引兵西去。”

    赵良嗣说:“契丹运尽数穷,如果我们南北夹攻,它不亡何待?贵国兵马西去甚好,自从今天议约既定,不可再与契丹讲和。”

    金太祖说:“咱们两家已经通好,我怎能再与契丹讲和呢?如果契丹派人来与我讲和,我会对他说:我已与宋朝约定,把燕京给了宋朝。除非他把燕京给宋朝,否则我不会和他讲和的。”

    听了金太祖这番表态,赵良嗣十分高兴,说:“今日之约定,虽然没设盟誓,但天地鬼神都照临天下,不可悔改。”

    金太祖点头答应。

    金太祖忽然问:“那个叫呼延庆的翻译这次怎么没来?”

    副使王环抢着回答道:“呼延庆已不幸去世。今春,他刚回到东京不久就一病不起。他被你们扣押了大半年,早就身患疾病。”

    金太祖闻言没说什么,只轻轻叹了一口气。

    金太祖约赵良嗣一同入城,去看一看辽朝皇帝的皇宫居室。他们骑着马,并辔而行,从皇宫西偏门进入大内,依次经过玉銮殿、宝政殿等皇宫大殿。

    赵良嗣心有所感,当场赋诗一首:

    建国旧碑胡日暗,兴王故地野风干。回头笑谓王公子,骑马随辇上玉銮。

    当天晚上,金太祖在延和楼大摆酒宴,款待诸将和赵良嗣一行。赵良嗣与诸将一同奉觞为寿,山呼万岁。金太祖高举酒杯与大家同饮,欢聚一堂,气氛热烈。

    晚宴后,赵良嗣随金太祖又回到城外军中大帐,开始讨论岁赐之事。

    赵良嗣许诺,给金国三十万两匹。金太祖脸色一沉,说:“燕京不属于宋朝时,你们给契丹五十万,如今我给了燕京,你们反而只给我三十万,这是什么道理?”

    赵良嗣只好答应如旧,也给五十万。赵良嗣趁机把西京也拉进燕京所辖范围,说:“燕京一带的汉地,共有十六个州,也包括西京。”

    金太祖很大度地说:“西京之地我本不要。可是,据说阿适(天祚帝的小名)逃到那里去了,待我抓获阿适后,西京也给你们宋朝。”

    赵良嗣又进一步说:“还有平州、营州,也属于燕京汉地的范围。”

    翻译高庆裔对赵良嗣说:“今天主要讨论燕京之地。平州、营州是另外一路,不在燕京范围之内。”

    高庆裔是渤海人,很年轻,也很精明,曾在辽国户部司任翻译,后来投靠女真。

    金太祖说:“今日书约已定,不须更改。本朝兵马已定于八月九日到达西京,你回到宋朝后,便叫你家皇帝起兵相应。”

    第二天,赵良嗣向金太祖辞行。金太祖很歉意地说:“现在行军打仗,多有不便,不能派使者前去回访,也无法给你国书,只能给你一纸事目带回。”

    在这份事目文书中约定:女真兵马自平州松林向古北口进发,大宋兵马自雄州向白沟进发,不可违约。若不如约,则已许之约作废。

    为保护赵良嗣一行人路途安全,金太祖还派出二百名骑兵,护送他们回国。

    当赵良嗣走到铁州(今辽宁大石桥)时,忽然有几名金军骑兵从后边追上来,说:“皇帝命我们追上来,请使臣到皇帝寨去一趟。皇帝已改变计划,大军已班师,不去进攻西京了。”

    赵良嗣听后,心里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金国皇帝为什么突然改变计划。他们于是从铁州掉头北上,翻山越岭,向涞流河西岸皇帝寨奔去。

    金太祖原来设想,大军攻占上京后,在沃黑河畔休整几日,然后挥师西进,直奔西京,一举擒获天祚帝。之所以改变作战计划,缘于完颜斡本(宗干)的建议。翰本是金太祖庶长子,这年三十多岁,头脑冷静,善于见机行事。

    那天早晨,翰本与一群将官来到军中大帐,向金太祖谏言:“西京离此甚远,而夏季马上又将到来,军马容易疲惫,不利于作战。再说,如果此时深入敌境,攻打西京,粮草一旦匮乏,恐怕对我军极为不利。不如暂且撤军,养精蓄锐,择机再战。”

    金太祖沉思片刻,问:“这是你的主意?”

    翰本回答说:“是我的主意,他们也都赞成。”

    金太祖看了看众将,点头答应:“如此也好,天热之时,人困马乏,不利作战。”

    金军于是改变作战计划,班师东去。途中,谋士杨朴对金太祖说:“郎君们的意思是,不能将平、滦州划作燕京之地。这是高庆裔向郎君们提醒的。他这个提醒很有道理,也很重要。平、滦一带地势险要,占据此地进退可凭。那些地方,在燕京割让给契丹之前,早就归契丹所有了。”

    金太祖点点头。金太祖对文化人很尊重,即使他们有时提出一些脱离实际的建议,他也从不斥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