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正月初七,斡离不率领金军骑兵到达东京城外。他们没有立刻攻城,而是直奔京城西北郊,抢占一个名叫牟驼冈的地方,并在那里安营扎寨。

    牟驼冈,乃孳生马监之所,即繁殖幼马的一个地方。存储在那里的草、豆等牛马饲料,堆积如山。而且,那里地势险峻,三面环水,如同沙洲,前枕雾泽陂,可作屏障。占据此地,易守而难攻。

    抢占牟驼冈,很显然是郭药师建议并引导而去的。几年前,郭药师来京觐见宋徽宗时,宋徽宗曾安排人员陪他在此打过几场马球。所以,郭药师对此处的情况比较熟悉,知道此处可作结寨之用。金军占据此处可谓一举两得,一得地利,二得军需,为下一步攻城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天,京城内所有城门全部关闭,城内实行戒严。守城官兵都进入各自的阵地,严阵以待。

    而在城外,方圆数百里之内,老百姓闻听金人来了,纷纷离家逃难。有些不法之徒,趁混乱之际,十百为群,结伙为盗,于路途中公开进行拦截与抢劫。为顺利劫掠钱财,那些歹徒甚至诈称自己是金人。

    在城门关闭前,有数万市民从东水门跑了出去。他们扶老携幼,沿着汴河往东而逃。他们中几乎有一半人,遭到了那些自称是金人的歹徒的袭击与杀掠。那些歹徒还在城外放火焚烧房屋,光焰烛天,连夜不止。城中人以为,那些火都是金兵点的,所以对金兵既心怀恐惧,又十分痛恨。

    不久,斡离不派出的使者,与去年十二月中旬出使金军的给事中李邺,一同来到在万胜门外,要求打开城门入城。李纲得到报告后传令:“敢辄开门者斩!”

    李邺于是向驻守在万胜门一带的宋军喊话说:“我是李邺,我要回城觐见皇上,请皇上派人前来议和。”

    首先提出议和,这是斡离不的军事谋略。他一方面提出议和,迷惑宋朝与宋军,另一方面却又在悄悄组织军事进攻。

    驻防万胜门的宋军主将是何灌,他得知金人有议和之意,立即进城向宋钦宗做了汇报。宋钦宗下旨:“让李邺单独回城,金使暂留城外。”

    宋钦宗想了解一下金人究竟是何意图,然后再决定是否允许金使入城。

    李邺回城后,向宋钦宗以及李邦彦、张邦昌等宰执大臣汇报说:“金兵强大,敌强我弱。贼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朝廷宜速与之讲和。”

    李邺这番话,让宋钦宗与他的大臣们对金军顿生恐惧心理。宋钦宗决定,做两手打算:一方面要坚决守卫京城,不能让金军攻破;另一方面也要谋求讲和,最好能用和平方式让金人退兵。守城需要依靠李纲,而和谈则需要依靠李邦彦。

    李邺盛称金军强大的那番话,很快流传到社会上,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六如给事”。

    李邺此次出使,可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金军刚入河北境时,“且贪且惧,日行不过一舍。”遇到李邺后,金人始知宋朝皇帝有求和之意。而且,李邺又在言谈中说及宋朝军事弛备,金人这才敢大胆南下,郭药师这才敢昼夜急行一百五十里,突袭浚州黄河大桥。

    宋钦宗指示李邦彦与张邦昌:“赶紧派人出去,接金使入城。”

    李邦彦与张邦昌于是回到都堂,商议人选。可是,商议了半天,也没物色到合适人。李邦彦说:“仓卒间,真还一下子找不出个担大任者。”

    张邦昌说:“以太子右谕德侯栖筠为正使,怎样?”

    侯栖筠曾给宋钦宗当过老师,李邦彦当即同意。于是,派人将侯栖筠召至都堂。可是,向他交待完任务之后,转眼间,不见了侯栖筠的人影,不知他到哪里去了。

    这可急坏张邦昌,正准备派人再去寻访时,恰好看到尚书驾部员外郎郑望之走进都堂。张邦昌上前一把拽住,对李邦彦说:“郑郎中在此,他可以前往。”

    郑望之本来是要去太仆司选马,路上遇到兵部尚书路允迪。路允迪说宰相找他,于是带他来到都堂。

    当时,内侍任珪正好站在一旁,张邦昌对他说:“公可回去禀奏皇上,说已差驾部员外郎郑望之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