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四月十五,宜出行。

    姜兰心起了个早,今天是姜义思姜义华兄弟俩和男二顾清回书院的日子,待会儿他们就要拜别长辈,踏上去往临州的路程了。

    临州是当朝大儒程晓的家乡,他于十多年前联合多位名师在当地创办了程晓书院,这十多年间,为慕容王朝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其中不乏夺得殿试前三甲的,是读书人的梦中情院。

    待到明年这时候,京城里便又满是对程晓书院的溢美之词了,明年的殿试前三甲,状元和榜眼皆出自程晓书院。

    就是今天要离开的男二顾清和她大哥姜义思了。

    至于那探花郎,姜兰心把玩着手中的香囊,思绪又飘回那本书的剧情中。

    那探花郎,算是剧情中后期的一个小怪吧。

    他的出身比顾清还低微,无父无母吃村里的百家饭长大,后来跟着一个游僧离开。

    路过临州的时候二人听到了程晓书院的大名,那游僧知道此子聪慧,便带着他在当地的寺庙里借住。探花郎自学了几年后去程晓书院自荐,却被当时轮值的书院院长轰走。

    待那之后他便一边跟着游僧再次游历大江南北,一边勤学苦读,这经历倒是与姜家大哥有些相似,只是他可没有姜家这样的后盾,即便这游僧有心,但一个读书人所需要耗费的金钱哪是他能支持得起的。

    探花郎十五岁的时候,被他视作父亲的游僧去世了,死因是采草药时从山上跌落悬崖。

    探花郎埋葬了游僧后,凭借着颜值娶了比自己大三岁的女子,他的岳家是商人,靠着商人资助他才得以顺利地一路考下去。

    中举后,他的岳家还未得到这一好消息,便糟了劫匪。

    倒霉的探花郎再次失去了亲人。

    但他也是天纵奇才,殿试上的表现格外亮眼,明眼人都看出来他的表现远超一众学子。

    奈何皇帝瞧他的长相过于绮丽,再加上顾清二人出身程晓书院,便赐了他探花,顾清和姜义思分别为状元和榜眼。

    以后那探花郎又一次霉运附体,遇上了跋扈的欣阳郡主,他以无法忘却亡妻为由拒绝了郡主的示好。

    既没无榜眼的家世,又无状元郎有女主相助,身上还背着郡主的记恨,倒霉的探花郎先生屡屡不得志,最后为了另寻出路跟着蔺世子上了战场。

    要不怎么说探花郎倒霉呢,蔺世子死的那场战斗,他也在场,虽然击退了一小波敌军,又怎么能跟后来的男主相比,战事结束后被人参了一本,真是一点儿好都没捞着。

    自此,他认定这王朝中人皆重视出身,寻常人并无出头之日,半生坎坷的探花郎终于黑化了,踏上了后来要造反的平王的小船。

    “姑娘?”如意看到姑娘还在盯着外面的竹子发呆,过来提醒:“再不准备出发,大公子他们就走啦!”

    “哦哦哦!走走走!”姜兰心一跃而起,把剧情扔到脑后。

    除了男女主,这本书谁人不可惜呢。

    先拜别了长辈们,姜家兄弟看着三位姑娘磨磨蹭蹭地上马车要送他们出城,姜义思敲敲马车的门框,催促着三姐妹。

    “你们这般磨蹭,倒不如我和二弟直接出发了,省得误了时辰。”

    坐好了的姜兰心拨开帘子,讨好地朝大哥笑:“这不已经好了嘛,大哥咱们出发吧!”

    在姜兰心露出来的脑门上弹了一下,姜义思翻身上马:“出发。”

    一路边走边说,姜兰心尤其话多,趁着她和两兄弟聊着的工夫,姜兰蕙掀开另一边的帘子,斜后方是骑着马的顾清。

    在京城这些天,顾清路途上掉下去的肉都补了回来,脸上线条也圆润了些,更有点温润公子的模样了。

    姜兰蕙捧着脸佯装看街边的景色,时不时地朝顾清望一眼,这一切都被坐在她旁边的姜兰栀看在眼里,她的角度只能看到一半的窗户,望不到顾清,姜兰栀咬了咬唇,看向姜兰心。

    “大姐姐,可不能只有你和大哥哥二哥哥说话,我和二姐姐也要跟你换位置说说话呢。”

    姜兰心一回头就见女主微笑着看着自己,抖落身上的鸡皮疙瘩,她耸耸肩:“行行行,你们俩过来吧,我也没拦着啊。”

    未等姜兰蕙反应,姜兰栀便拉着她一起坐到了另一边去。

    “我……”

    顾清一直避着姜二姑娘的眼神,忽的感觉那扰人的目光没了,抬眼只看到一闪而过的姜兰栀的下巴,他不觉目露眷恋,下一秒,对上了姜兰心的眼。

    慌忙将眼神移往别处,顾清握着缰绳的手有些颤抖,也不知有没有被发现破绽。

    姜兰心望望男二,再望望心不在焉的姜兰蕙以及温和地同大哥说话的姜兰栀,只觉得自己是个完美的吃瓜群众。

    只是可惜手上没有瓜子嗑,姜兰心遗憾地放下帘子。

    城外,三位姜家姑娘下马车送别兄长。

    姜兰蕙是最后一个下来的,她脚尖触及台阶时有些犹豫,一旁如花的手及时递了过来,紧紧抓着如花的手,她才有了安全感,一步一步地落到地面。

    视线不经意地落到远处的小路上,从这个地方看过去,人的视线被繁茂的植物挡住,看不太清那路上的情况,姜兰蕙轻轻舒了口气。

    此去临州,姜家兄弟要走的是前方的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