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東西书馆,最右排的一处书架后,青年坐在小案前执笔抄写着书文,豆大的微光在寂静黑暗的书馆里显得格外微弱。

    写上一会儿,他又抬头望向书馆门口的方向,像是在等什么人。

    柜台前的老掌柜收拾好馆里翻乱的书简,见角落处还坐着的人,苍老的声音响起道,“季三郎,还不回去呢?”

    青年一身皂白素衣,身材瘦长的跪坐在那里,好像一根不会说话不会动的石柱,微光映照在他的脸上泛着微黄,那双眼睛却很明亮。

    他开口,声音低沉而微哑,“待会儿便归了。”

    顿了顿,面有迟疑的问,“今日便是十五,仍不见有人送春秋的书册来吗?”

    “无。”

    老掌柜知道他在等什么,可答案仍是否定的。

    往月每个月的十五,春秋的作者总会派人送来新文,可奇怪的是,今日从早到等到深夜也不见有人前来。

    老掌柜劝他,“子谦啊,还是趁早回去吧,夜深了,你娘不见你人,该着急了。”

    青年名叫季让,字子谦,从小爱来他的书馆看书,这日子长了,两人关系也熟,老掌柜对他的家中情况一清二楚。

    季子谦家境贫寒,父亲早亡,只有一个老母亲将他和他兄长两人拉扯大。

    抬头望了眼外面浓重的夜色,季子谦叹了口气,“也罢,想来今日是等不到此书新文了。”

    他也是抄书时,偶然间发现此箸,而后便不知不觉迷上了此书,越深入研读才越发现此书的不简单之处。

    “可惜,实在可惜啦……”

    看着案上抄写完的春秋最新一策,季子谦再度感叹。

    此等好书竟埋没在这一小小的书馆之内,无人问津,怎不叫人惋惜。

    老掌柜虽然是开书馆的,识些字,却不爱书。

    听到这话,他笑,脸上的皱纹也跟着活络起来,“今日看不到,总有明日。”

    季子谦心思一动,想来也是。

    他起身,走到柜台前向老掌柜告辞,“今日多有打扰,明日若此书作者来送新卷,掌柜的可否帮我探听一下他的名号?”

    “让观此书,对其著书之人多有崇敬,心向往之,欲拜会一二。还请掌柜帮忙转达。”他拱手行礼。

    人如其名,他的一言一行很是谦和有礼,老掌柜和他是熟识,自无不可。

    他慢慢回想起什么,说道,“老朽记得,第一次来送书的是位老先生。而后,便都是由一孩童送来的。”

    季子谦眼前一亮,忙问,“是位怎样的老先生?”

    “年岁和老朽相当吧,看着不年轻了,多的,便不记得了。”老掌柜困倦的打了个哈欠,年纪大了,加之每日来投书的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还能记得一些已是不容易。

    对这本书有些印象,还是因为第一次送这本书来的人。

    “那位老先生想来不是为生计所迫之人,他把书送来时,并未提及书费之事。”老掌柜多说了一些。

    本是满心激动的季子谦,这下却是心中一凉。

    不计钱财利益,那写此书还能是因为什么?

    极大可能是人家闲暇之时,心血来潮之作。那这样一来,此书后面还会不会继续写下去可不好说。

    季子谦嗫嚅了一下,忍着内心的失落沮丧,还是认真对老掌柜表示了感谢。

    “多谢掌柜告知,明日谦再来。”

    说完,他步入夜色当中,老掌柜也在他走后关上了书馆大门。

    夜半,他来到自家破旧的院门前,轻轻一推,大门开了。

    他明白,这是家里人为他特意留的门儿,心下一暖,正要举步进去,就听里边屋里传来一妇人苍老的声音,“让儿,是你回来了吗?”

    两间破旧的木屋子,屋顶上搭了遮雨的茅草,左边一间住着他母亲一人,而右边一间则隔成两房,睡了他和他兄长二人。

    闻声,季子谦连忙答,“娘,是我回来了。”

    “回来了就赶紧睡吧,时辰不早了。”

    隔着夜色,妇人叮嘱的声音再度响起。

    “哎。”

    季子谦应了一声,而后走入右边的屋子。

    时人普通百姓家中夜里是不点灯的,省油钱,他摸黑轻手轻脚的洗漱完,脱衣,刚躺在床上。

    只听隔壁房间和他隔了个帘子的兄长开口道,“子谦,又去书馆看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