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七日后,十一月初,晋国长安城。

    北方入秋,晋国已有一个月不降雨了,坊间流传,那是晋国君王下令攻打南国得来的报应。

    秋吊之年,植被枯死,农物惨淡。又因南方战乱,那条南国建造的商道停运,以往每次秋吊之年晋国总会大量采买南国粮食的以安国情无法实行。

    几日下来,晋国内,米价日日攀升,如今一石米值百金。

    这场晋、南两国之战不仅仅影响晋国,更影响了其他三国。

    南国工艺精细,尤其是他扬州城,盛产扬州苏锦。一时间,各国不但米价涨了,连绸缎也跟着飞涨。

    南国商道因战停运,各国向他国贸易的商物也因此停滞。导致不少商人一时熬不过这段时间,承受不了商品积压,手底下的人讨钱,亦有不少商人在家服毒自尽。

    一环扣一环,一道又一道。

    生活在最底层只想要好好生活的百姓们什么都做不了,唯有坐在地上,望着苍天。

    当权者掌控所有人的生死,他们跺跺脚打个喷嚏都能波及他们。

    年少的陆屈已经施粥有三天了。

    今日他终于忍不了,来到阿兄的书房,看着那面色惨白快要死的模样的兄长,质问:“兄长可知自己的谋划导致多少人因战乱而死么!是啊,在你们看来,晋国几乎是兵不血刃的赢了,可那些因断粮断商道而死的百姓呢,你们就不管了么?”

    “阿屈,你在篆非庄没学过‘入则孝,出则悌’么?这《三字经》怕三岁小孩都会背吧。”

    陆屈听罢,不服气却还是双手作揖,行了个端端正正的礼。

    陆昀点了点头,便与他擦身而过,离了书房。

    “兄长。”陆屈连忙跟随,在他身旁继续道:“兄长,我看过暗室里面的文书记录,每年朝廷采购的粮食往往是多于开仓放出的,因此朝廷仓库之中定有存粮!你身为太傅,应当要上书朝廷趁还未死更多人时,早日开仓。”

    陆昀听罢,问起:“谁让你去暗室的?”

    陆屈被问得一愣,答:“我……我偶然间发现,而且,里面的人也并没有阻拦,所以……所以我就去看了。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外面每日都有人死啊!”

    陆昀似乎并不打算回答,却是说起了其他,“里面有个被铁链锁着的人,你见过了?”

    年少的陆屈仍是说不过兄长,几番下来便被他带着节奏,“见过了,还问了几句,但他没搭理我。而这几日我再去的时候,发现他不见了。兄长,那人犯了什么事?你们不会把他杀了吧?”

    “是想把他杀了,只不过杀不了。”

    “为何?这世间上怎会有你动不了的人呢?”

    “因为他是当今圣上遗失在外的亲儿子,圣上保他,我也只能将他放了。不过,今后怕是要与他缠斗一番了呢。”陆昀唇畔勾了勾,他并不在意身旁的小弟陆屈在他说完这番话之后徐徐亮起的眸子和跃跃欲试的样子。

    晋国君王从不信轮回报应,他坐上君王宝座那是他凭着自己的手段踩着累累骸骨一步步夺来的,而不是什么上天庇佑。

    不过,世人皆愚。君王虽然不屑天命,但却又十分乐意借天命操控他的子民。

    大旱将一个月。

    年迈苍苍的太卜牵着才十二三岁的少年,身后跟着还未入世的盛齐康,一步步登上祭台。

    两旁的护卫、官员和祭台下面的百姓们纷纷看着他们。

    太卜将手一挥,道:

    “真龙困浅,天道惋惜。是以秋吊,望君归位。届时,晓日瞳瞳,海晏河清!”

    下方不明所以的百姓们低声询问:“什么意思?”

    早已安插在百姓里的影子们,答之:“听闻这人便是当今圣上走失八年的皇子,如今这天灾啊,是上天惋惜他遗失在外明珠蒙尘落下的。待他归位,拜谢天神,自会降下甘霖。届时,晋国海晏河清,盛世安康!”

    盛齐康,双膝跪地,拜谢天神。

    果不然,在半个时辰后,真下起了旱秋里的第一场及时雨。

    百姓们迎着甘霖纷纷高呼,君王的圣旨在恰当时机由德胜送来,他宣读圣旨。君王先是惋惜孩子在外多年受苦,再是为他封号赏赐——瑞。

    百姓们还有那站在两侧的士兵与官员们纷纷跪地,齐呼:“瑞皇子,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