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幽州,位于大宁皇朝疆域的最北端,这个在皇朝九州内版图最为狭长的州郡犹如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为大宁子民将百年夙敌拦在了草原。

    事实上,幽州的边境线上确实也修筑了一道长达四百里的城墙。

    大宁自开朝以来,草原上居住的匈人便没停止过南侵的脚步,无边无际的草原虽然是他们的家园,可比起富庶而又繁华的南边,茫茫草原的资源实在过于贫瘠,这也使得对南方的向往和垂涎深深的刻在了这个民族的骨肉中。

    大宁从第一位皇帝开始,历经数代人的努力,才在一马平川的草原边境上修建起这道屏障,又经过近百年的修缮和补缺,才逐渐有了如今九边十六关的宏伟城塞。

    但很少人知道,在九边城塞外,还林立了许多烽燧堡楼,都是为了修建九边城塞而设立的前哨。为了建立起九边城防,大宁付出了太多代价,不但是近乎无底洞的投砸银子,还有数代大宁男儿的性命。

    毕竟匈奴是不会看着一座能拦截他们南下的高墙拔地直起,而坐视不管的。

    这些散落在大宁边境外的烽燧堡楼,才是真正意义上抗击草原匈奴的第一道屏障,只是鲜为人知而已。

    时至今日,这些烽燧仍未破败坍塌,因为仍有一支军队驻扎在这些堡楼之中,数年来在漫漫长夜中为大宁百姓执火照明北方草原的苍穹,灯明太平。

    这支军队的名号被锁在朝廷兵部档案库中,早已落满灰尘,数十年无人问津。

    当年奉天皇帝的一道圣旨,新的北方三大军府落册、鹰扬军、北府军、重岭军。作为皇朝北方支柱的三大军府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享受着朝野上下一致的赞誉,而游离在皇朝疆域之外的他们,似乎被人遗忘也情有可原。

    但他们并没遗忘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数十年如一日。

    老刘头是地地道道的江南人氏,出生在水乡扬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即使背井离乡数十年,可一口地地道道的吴越口音却怎么也改不掉。

    十几年前,随着奉天皇帝的一道圣旨传遍皇朝的每一个角落,当年还是个热血男儿的老刘头立马就参了军,先是乘船渡过南江,随后又一路奔波到了距离江南千里之遥的幽州,亲身经历了那场让他这辈子都无法忘怀的大战。

    奉天皇帝下了北阴山后,老刘头又随着一部分兵马留在了九边城塞,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卒对他们说九边塞外的堡楼也需要人去戍守。老刘头和大部分人一样望而却步,北塞外的环境他们都已经见识过了,说的难听点那压根不是人过的日子,缺水、缺粮、整日都要面对茫茫草原,连个鬼影都看不到。

    但当老卒希冀的目光向他看来时,那时脸皮太薄的他还是咬着牙迈出了一步,现在回想,仍能气的他狠狠给自己两大耳刮子,骂道自己鬼迷心窍上了贼船。

    这一步,就是十年。

    老刘头这辈子有两件事是要记到棺材里的,亲身经历的北伐大战、还有就是老卒寿终正寝时抓着他手说的话。

    “我知道你后悔,烽堡的日子比不得咱九边境内,你恨我没关系,可你得记得,烽堡所在即是我大宁疆土,不容他人涉足。这烽堡周围,可都埋着咱烽燧军前人的尸骨,他们都在天上看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