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林青山忙着回村收割庄稼,次日一早就带着儿子坐上了县城到皋镇的大轿车。轿车出了县城,上了石子公路,颠簸的非常厉害。一路上山牵着山,沟连着沟,不时还会出现一片农田,田间地畔俱是砍谷子、割糜子、刨洋芋、挽黑豆的农人。

    到了林家洼村,轿车停在了通往下村的公路畔,林青山把儿子抱下车,又将包袱卸下。轿车“呜……”地一声留下一阵黄尘远去。

    林青山父子看了眼缓缓散去的黄尘,转身向下村走去。一阵阵轻风吹过,苹果的香味儿飘入鼻孔,使人五脏六腑倍感舒畅。山间地头儿的村民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收割着自家的庄稼,一个个累得灰头土脸,忙的不可开交。村里小路上的驴车往来不断,隔不多时就会听到一两声驴叫。

    林青山父子俩从林子义、林子孝、林子贤弟兄三家硷畔走过去,转了一个大弯儿,经过几孔废旧了十几年的土窑,他家的土墙、羊圈、院子、四间平房亲切的呈现在了眼前,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刘欣萍刚从田里回来,脸上盖一层厚厚地尘土,正拿一块起糜子窝窝饼咀嚼,看见丈夫和儿子回来了,对女儿们说:“哎?你爸爸和哥哥回来了,你们快看!”

    玉梅、玉燕极其兴奋,从内屋跑出来围绕在父亲左右,一个帮着提包儿,一个牵手,随父亲坐在了小板凳上。她们像两只小馋猫,一会儿功夫就把父亲的包儿翻了个底儿朝天。总算没让她们失望,包儿里放一袋糖果馅。

    刘欣萍吃了一个果馅,其余的都留给了三个孩子。

    林玉梅拿出来一个果馅递给父亲:“爸爸,你也吃果馅。”

    林青山为了俭省下给妻子和子女吃,说:“我不爱吃糖果馅,太甜了,吃完嘴里特酸。”将果馅放进了袋子里。

    林青山为了自己的家人,总是甘愿做出任何牺牲。他最大的享受不是金钱和物质,而是全家人能过的幸福快乐,得到温饱。

    这时,内屋里走出来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女,正是林月华。

    林玉辉看到三姑,心里特别高兴,冲她笑了下。

    “大哥回来了?”林月华向大哥打了声招呼,坐在了桌子旁边的小板凳上。

    林青山说:“回来了。月华,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我一放小长假就回来了。”

    玉辉、玉梅、玉燕争着要把自己的果馅让给三姑吃。林月华怎么都不接。刘欣萍强迫把一个果馅塞进月华手里。

    下午,林青山夫妇下地收割庄稼去了。林月华给侄子侄女讲了许多喜闻乐见的故事,又给他们教了几个英语单词,并且送给了玉辉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和一些尺子。林玉辉把三姑送的礼物视如珍宝。

    晚上,林青山夫妻俩从地里回来已经九点多了,他们全身盖着一层尘土,两个人累的筋疲力尽。林青山喂完家畜,妻子已把饭做熟。玉燕连饭都没吃就睡着了,玉辉、玉梅也困乏欲睡。林月华帮嫂子端碗置筷,不停打哈欠。林青山叫醒二女儿,把她抱在饭桌前。玉燕几乎是闭着眼睛吃了一顿饭。

    吃完饭,这一家人都像解放了似的,享受的躺在了炕上,进入梦乡。

    一缕晨光点亮黎明,林青山夫妻听见村里有了嘈杂的人声,都穿好衣服上山挽黑豆去了。

    林玉辉睡醒后,走出院子,舒了下腰,贪婪的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清晨的新鲜空气使他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他每天清晨起床后都会按照父亲安排的任务锻炼一个小时身体。

    刘欣萍知道小姑今天要回县城,她挽黑豆回来,烙了一筛子芝麻饼款待她。对他们家而言,芝麻饼简直就是佳肴,只有待应客人的时候才会吃。

    饭后,刘欣萍把月华送上了客车。

    看着三姑送的文具盒,林玉辉心里万分伤感,他多么希望三姑能留下来。对他而言,和自己的亲人告别是件非常残酷的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