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汉建安十三年,正月。镇南将军王垕以飞艇空袭伪汉后将军韩/猛,全歼韩/猛所部,又派假子刘江乘飞艇抵达武关。

    刘江仅以五百精兵突袭武关成功,武关易手。

    半月后,刘江偶遇侥幸存活的韩/猛,将其斩杀。他以韩/猛的头颅作为信物,连续劝降析县、郦县、宛城、西鄂、棘阳。

    由于刘江劝降袁军的速度太快,跟在他身后的后续曹军竟跟不上他的步伐。

    幸好王垕也乘飞艇赶往南阳,这才调派兵力逐渐跟上刘江的动作。

    王垕一边各处调派兵力、接收袁军俘虏,一边联系襄阳的盟友关羽,请求关羽如约出兵。

    但之前曹操遭受刺杀,曹军内部出现严重危机,曹军比约定的出兵时间晚了足足一个月。关羽以此为由拒绝发兵。

    此时王垕在整个南阳只有刘江麾下五百人和从长安紧急/抽调的三校人马,兵力严重不足,而他们俘虏的袁军士兵已经超过两万人。

    王垕没有办法,只能派出飞艇去联系还在山谷中缓行的洪烈,要求他带剩余兵力加速翻越秦岭,同时派人将袁军俘虏押往长安等待整编。

    而就在王垕等待后续兵力的时候,飞艇送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各路战场袁军一齐开始后退,河内战线的军队撤退得尤为迅速。

    曹丕不明所以只得派人来征询王垕的意见。

    王垕也不知这是怎么回事,但机不可失,只留两千兵力分散在各处,自己带着刘江和千五的士兵从西鄂北上,越过博望坡,直奔叶县的方向而去。

    一路前进,袁军果然已经放弃了这些“边陲之地”,各个县城见到曹军前来全都大开城门,做好了一副投降的模样。

    叶县北面是昆阳,昆阳以北是襄城,再北就是许都!

    直到这时,隐藏在邺城的邴原才终于将一条重磅消息送了出来。

    袁绍病重,袁氏内乱。

    ————

    袁谭是第一个得知袁绍不省人事的王子。在魏王宫中尽是荀谌、郭图、田丰帮他安排的眼线。有如此多的能臣辅佐,袁谭一点都不担心会出意外。

    和早些年的惶恐不同,此时的袁谭只感觉胜券在握。不过父亲病重,作为孩子怎么也不能显得太过高兴。袁谭还是每日前往魏王宫问安,只是袁绍病重后就再也不见除妻子刘氏以外的任何人,所以袁谭几次前往都没有见到袁绍。

    袁谭也不气馁,依然每日都到魏王宫门前走上一遭,偶尔还会“意外”的碰上某位给袁绍诊病的太医。然后袁谭就会一脸诚恳的迎上去,在询问得知袁绍病情更加加重后还会伤心得流下几滴眼泪。

    待回到自己的府邸,袁谭才会露出本来面目。

    “老东西怎么还不去死?”

    “主公请慎言。”

    呼唤袁谭主公者不是别人,正是郭图。

    袁谭却不在乎道:“此间是我的领地,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难道袁尚还能翻盘不成?”

    郭图提醒袁谭:“主公,您还有一个弟弟呢。”

    “袁熙?”袁谭轻蔑的笑了一声,“他前段时间和鲜于辅、田予之流走的很近。但他犹自不知足,偷偷和东部乌桓联络,又恶了鲜于辅。此事传的整个幽州人尽皆知,父亲还专门下召斥责。他还能掀起什么大浪。”

    郭图皱眉道:“还是要小心才好。”

    袁谭随便摆了摆手:“无所谓。现在只能老东西一死,我就能独揽大权了。”

    郭图对袁谭的态度很是不满,但袁谭会这样也是他们这些士族故意培养出来的。只有这种志大才疏之辈才会容易受到他们的控制。

    “总之还请主公再耐心等待几日,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耽误了大局。”

    “知道了,知道了。”

    郭图离开袁谭府邸,心中不知为何升起一阵不安。

    最近韩/猛的南线终于传来喜讯,北线的朱灵、吕氏兄弟也都称不日将战胜曹军。但袁绍却在这个关头病重,不禁前线将士的士气大为减弱,他和荀谌等人的计划也都被打断。

    还好他们已经控制了袁谭,只要等袁绍一死,他们这些士族就能通过控制袁谭掌控权利,进而建立一个由士族主导的国家。到那时,他就是开国的元勋,说不定能如云台二十八将一般名垂青史。

    想到光明的未来,郭图不禁嘴角微微上翘。但紧跟着他又皱起了眉毛。

    “为何总觉得少算了什么事呢?”

    载着郭图的车架在邺城中穿梭。他要前往尚书台去见荀谌商议袁绍归天后的一些事物。他透过车厢的窗子看向邺城的街道,尽量让自己放空心思以做放松。

    “最近城门吏愈发松散了,怎么街道上全是乞丐?”

    ————

    荀谌打开一本奏折,用朱红色的笔在上面批改着。

    自从雒阳纸流传开,魏国一切政令都开始使用雒阳纸进行书写。现在荀谌处理一天的公务连半车都装不下了,再也没有了以前竹简如山的景象。尚书台的官员都觉得王垕纵然有千般不好,光凭他能改进、推行纸张这一件事就足以将名声流传下去。荀谌表面上没有说过类似的话,但心底也是这么认为。

    每天荀谌都要在尚书台工作至少六个时辰。他还要抽时间去询问袁绍对近期政策有没有什么看法,还要回见各位大臣,部署工作。可以说在勤奋上几乎没有人比得过荀谌。

    荀谌知道自己在才智不如荀彧,从小就一直这般努力。可到头来族长之位还是落到荀彧身上。还好,他跟着袁绍打赢了官渡,重新回到了颍川,终于得到了族长的位子。

    得到这个位置之后荀谌才知道他接手了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没有人能够忤逆这股力量,它才是能够拯救大汉的良药。只有顺从这股力量的引导,建立一个由正人君子主导的强大国家,这个国度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

    再次处理好一本奏折,荀谌扭动了一下脑袋,抬手锤了锤僵硬的脖颈。

    “给我上一碗热汤。”

    荀谌呼喊侍从为他服务,但良久都没有得到回应。他以为侍从睡着了,便又喊了一次。